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冲共聚聚丙烯(Impact polypropylene copolymer,IPC)因其特殊的两步法合成工艺,在保留了均聚聚丙烯高模量的同时还拥有了较高的常温和低温冲击韧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家电等领域。IPC是多相多组分的釜内合金,其凝聚态结构中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尺寸分布的均匀性以及相态结构都对IPC产品的冲击韧性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自主开发的橡胶相分子量具有显著差异的车用IPC产品,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单溶剂分级、黏均分子量测试、FTIR、SEM、GPC、DSC、旋转流变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刻蚀溶剂、剪切力及热处理对产品相态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导用户对IPC原材料的选择与使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结果如下:1)控制不同的刻蚀条件,对橡胶相分子量具有显著差异的两组IPC样品(IPC1、IPC2)进行刻蚀。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正庚烷或正辛烷在23℃对IPC进行刻蚀,作为分散相的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EPR)和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EbP)都会被完全刻蚀掉,仅能观察到独立孔洞的单一分散相结构。而以邻二甲苯作为刻蚀溶剂或50℃正辛烷刻蚀4小时,则可以观察到四种核壳分散相结构,这对分析IPC的组成以及凝聚态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意义。2)通过对以上两组不同橡胶相分子量的IPC样品施加多次剪切力后发现:IPC1、IPC2样品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分散相的四种相态结构并未消失。对于橡胶相分子量较小的IPC1样品随着剪切次数的增加,橡胶相尺寸分布更加均匀。其次,尺寸较小且均匀的橡胶相分散于材料中对IPC产品的常温抗冲击性能有利,而大尺寸的橡胶相对IPC产品的低温抗冲击性能有利。3)通过对IPC1、IPC2第二次剪切得到的的样品IPC1-2、IPC2-2进行不同时长、不同温度的热处理。研究发现:受橡胶相分子量对链迁移速率的影响,随着热处理时间增加(30min-120min),IPC1-2样品最大的橡胶颗粒尺寸从4.8μm增加到了8.8μm,而IPC2-2样品最大的橡胶相颗粒尺寸从2.8μm增加到5.6μm,证明了IPC1-2样品橡胶相团聚速率要大于IPC2-2样品。其次,热处理有利于提升多相体系IPC产品的均一性,从而增强产品整体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