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视野下绘画创作中偶然性的探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lingqiang6268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读图时代下视觉艺术的一番繁荣景象,离不开绘画艺术自中世纪以来上千年的不断演变和探索,其中包含印象派和达达主义等具有颠覆性的艺术理念,而每一次艺术的革新和新一代潮流的兴起,都存在偶然性于其中。因为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甚至推翻的过程,偶然情况下艺术的突破也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向。并且在绘画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偶发因素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过程,需要艺术家具有极强的把控力才能使作品和谐的同时又不失丰富。在中西方绘画形式上,大趋势都是随着历史的推进和文化变革从相对写实逐渐演变成相对写意。拿西画来说,其经历了中世纪为宗教服务的功能逐渐进化为以艺术家自身的情感出发进行表现,绘画逐渐变得越发纯粹。从演变过程上来讲,人们不难发现,绘画中的偶然性形式和元素逐渐增多,画家对画面的主宰地位逐渐下降,甚至有观念称,艺术已然存在于世,艺术家只是将它创作出来而已。绘画便经历了从可控到可控与不可控相结合、能预见到不能预见的转变。就是因为绘画过程中,画家的从属地位和创作方式的变革,而使得绘画具有了千般变化和万般可能,而在这其中,偶然性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创作中的偶然性的引发往往来源于材料的特性和艺术家潜意识的作用,偶然效果是艺术家潜意识主导下的行为结果,而意识则负责决定偶然效果的去留。这也是跟同样是二维视觉艺术的摄影区别开来的重要因素。其中,潜意识是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无法感知的部分,而在潜意识状态下完成的艺术作品将更加贴近艺术和艺术家的本真,因此可以说,对潜意识作用下的偶然因素的探究更是势在必行。对偶然性的研究能够启发艺术家们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去正确的看待和运用偶然性和必然性、潜意识和意识、可控性和不可控性,打破固有的程式化观念去寻求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发扬个人独立精神和艺术创新精神,以求接近艺术本体的回归,使绘画艺术在当下多元时代的艺术大军中大放异彩。本文开篇以欧洲文艺复兴兴起后在绘画材料和题材上的变革展开,通过对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创作理念和绘画技法的分析,明确说明偶发因素在绘画作品中逐渐被发现并被重视起来。文章的中间部分主要讲述技法层面上对偶然性效果的运用和偶然性在潜意识作用下的产生,其中着重表明潜意识的存在方式以及如何导致偶然性的发生,进而论述偶然性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实质作用。接着,文章以李绍忠先生和作者本人的绘画创作方式作结尾,重点讲述偶然性如何在二人创作过程中得以运用。最后再次强调了偶然性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艺术家如何驾驭偶然性,并提出偶然性具有永久的探究价值。
其他文献
<正>项目主体>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项目执行>中青旅联科(北京)公关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青旅联科)项目背景: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疆,拥有草原、沙漠、湖泊、森林
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高校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育人成效
基因突变或重组引发的病毒毒力与宿主适应性的改变是流感病毒早期演化的驱动因素。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自首次分离以来一直存在于世界各地,多次
<正> 病历介绍患者方××,男性,三十四岁,机器厂锻工,福州市人,于1961年8月16日住院。患者于今年6月1日发病,先感上腹部胀痛不舒,痛牵连至背部及右肩部,持续不已,但时亦自行
在互联网商业生态环境中传统企业往往占据着价值链链条上关键环节,并普遍采取利用内部竞争优势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这种发展模式忽视了对企业外部价值网中的优
本文对"日用"进行了审视与梳理,指出在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日用品反而丢失了最根本的"方便好用",进而指出"日用"必须最终回归到"人"本身,才能实现"美"。
随着INS/GPS组合导航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考虑,迫切需要对导航设备及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有效的评估。传统基于精度更高的基准传感器的评估方案
当代中国面临着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难题,即政策执行难题。目前学界对于政策执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共政策的执行,而有针对性地对社会政策的执行进行的研究在学界鲜有涉猎,大
北京市西城区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图书馆服务供给体制,引入社会力量打造特色阅读空间,"图书馆+"的西城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公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