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净化含聚污水实验与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an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进步,含聚污水的处理已经成为油田地面处理工艺研究的主要难题。由于含油污水的聚合物含量高、油珠粒径小、矿化度高、细菌含量大,现对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电絮凝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不用投加化学药剂等优势。但目前电絮凝处理含聚污水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尚不全面,还未出现贴近油田现场的动态实验研究以及最佳实验工况的确定。所以本文以含聚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和优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实验的规律性,确定适合油田现场的最佳实验条件。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搭建电絮凝净化含聚污水静态实验系统,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对模拟污水以及现场污水开展静态实验,分别探究不同电流密度、初始pH值、极板间距、聚合物浓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模拟污水处理效果随着电流密度的升高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现场污水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模拟污水酸性条件下处理效果要优于碱性条件,总体来看中性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极板间距的影响小于电流密度和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综合考虑能耗,最佳极板间距为1 cm;聚合物浓度对最终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处理效果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佳工况为:极板间距为1 cm,电流密度为4 mA/cm~2,模拟污水和现场污水除油率分别为98.99%和99.74%,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9.6%和99.8%,成本为1.77元/m~3和1.6元/m~3。2.基于自主设计的电絮凝动态装置,建立贴近油田现场的动态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电流密度、处理流量、极板倾斜角度对最终处理效果和能耗的探究性实验,实验发现:整个实验过程分为迅速反应阶段和稳定阶段,电流密度越大、处理流量越高,到达稳定阶段的时间越短;随着极板倾角的增大,去除率逐渐降低,最佳倾角80°时处理效果最优且能耗最低,为2.32 kWh/m~3;极板间距保持1.8 cm,极板倾角为80°,流量5 L/h,电流密度14 mA/cm~2,处理140 min时,室内污水和现场污水除油率分别为96.32%和97.3%,浊度去除率分别为97.2%和98.20%。3.利用响应面法对电絮凝处理模拟污水动态实验进行了优化研究,分别从电流密度、处理流量、极板倾角三个方面开展,根据软件的设计进行实验,经过建立回归拟合方程、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发现所选择的二次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由此获得了任意两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除油率和能耗的影响,最后进行模型验证。优化后的实验工况为:电流密度18.9 mA/cm~2,流量5.5 L/h,极板倾角80°,此时,除油率为97%,能耗为3.5 kWh/m~3。
其他文献
土地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并且随着当前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度和改变强度不断的增大,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的直观表现之一。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于更加合理的优化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临淄区作为工业强市的市辖区,其内工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的扩张过程中,对
蒙江流域黄花寨水电站发电厂房1~2#机组尾水钢衬及管型座外环已安装施工完成。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及混凝土干缩特性的影响,对尾水锥管、管型座外环进行锤击检查,发现尾水锥管、
学位论文是检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终环节,而选题则是决定硕士学位文论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情况可以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当前的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前沿及未来的发展趋势。2019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35周年,经过了35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建设的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厚积薄发,已经逐渐形成蓬勃发展的趋势。因此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
知识员工普遍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流动欲望强等特点,而且其工作过程难以监督控制,给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合理构建知识员工的一心理契约,并在
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协同竞争已成为企业网络竞争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企业网络组织协同竞争研究脉络的梳理,可构建协同竞争研究的评析架构。其理论演进是:以系统思维作为
麦业丰是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学控制研究中心研究的新—代高效小麦抗倒伏产品。为了探索在小麦生产亡的应用效果,上蔡县作了应用试验,结果如下。
开关电源在通信领域、航空航天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型化、高频化是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为解决高频化带来的损耗大和严重的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随着我国重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路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基础结构维护日益引起重视。铁路路基作为承载上部荷载的重要结构,在干湿循环和列车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其性能会发生较大变化,因而备受关注。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对路基土体变形的影响。然后通过动三轴试验,对不同干湿循环次数、循环幅度作用下试样累计塑性应变、动弹性模量、动应力-动应变等动力特性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考虑干湿循环
<正> 90年代以来,在艺术学院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的职业是教师,有着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本质上又是艺术家,他们有创造点什么的欲望。生存状态决定了他们不是艺术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