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风电装机容量的大幅增长,因风电出力间歇性、波动性以及不确定性,给电力系统的调峰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在我国“三北”地区,因为热电联产机组“以热定电”刚性约束,机组运行不灵活,会造成大量弃风。为解决弃风严重问题,首先在电热联合系统中储热装置能够实现电热两个能源体系的协同优化,可有效解决风电消纳问题和资源优化配置。其次负荷响应是智能电网框架下重要的互动资源,因为其能够灵活部署快速反应,越来越成为消纳风电的一种重要手段。最后建立了考虑风电预测误差及不同资源响应时间和响应能力不同,柔性配置源荷侧资源的两阶段调度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电热联合系统中,首先从电源侧入手,建立了包含储热装置热电厂的电热综合调度模型,分析了配置储热前后热电联产机组的电热特性,重点研究了热电联产机组和储热装置在不同情况下的运行策略,及对系统调峰的影响。然后通过改进帝国竞争算法对模型求解。算例分析表明,热电厂配置储热装置后,机组调峰能力显著增加,对弃风消纳提升作用明显。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改变调峰只能依靠机组灵活运行的现象,可引入负荷响应做进一步研究。其次从负荷侧入手,即在电热联合系统中引入负荷响应,针对不同负荷类型,分析了分时电价(TOU)下电价型负荷响应(PDR)的响应模型及基于电量补偿多段式报价曲线的激励型负荷响应(IDR)响应模型。以PDR为例仿真分析,引入电价型负荷响应后负荷及各类型机组出力曲线明显平滑,负荷响应也参与调峰,在风电消纳水平提高的同时,机组运行效率提高。同时仿真结果表明了 PDR响应能力有限,为进一步提高消纳水平,需要充分调度源荷侧资源参加。从源荷互动角度出发,考虑风电出力预测精度的时间特性和源荷侧各类资源响应时间和响应能力的不同,基于柔性配置思想,结合两阶段调度特点,建立了本文的日前日内两阶段调度模型。分析了日前调度中,PDR对热电机组和储热装置运行的影响及该方法风电消纳的提升作用;也分析了日内调度中IDR及各类机组的运行策略及IDR的削峰填谷作用;最后验证了该调度方法的实用性,相对于第二章和第三章调度方法不仅能够更多消纳风电,而且具有更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为电热联合系统中风电消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