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针对水平放置截面为圆形的微通道反应器中气液两相流的压降、传质以及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微通道内径分别为0.9mm和0.5mm的管道中进行了氮气-水两相流压降实验,实验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验证微通道中气体和液体两相之间的摩擦压降与管道的直径以及气体和液体两相的表观速度的关系。从实验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可知,摩擦压降与管内气体液体的表观速度成正比,与管道直径的大小成反比;实验中还利用了数学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一般常用的模型是均匀混合模型和分相流模型。经过对比我们可以知道,更接近实验结果数据的是后者——分相流模型,该模型中的Lockhart-Martinelli关联式能够更好的对摩擦压降进行预测。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N2混合气体的方法来测量并且确定管径为0.5mm管道中的体积传质系数KGα,并结合已求得的KGα预测气液两相界面的面积,然后再将实验所得到的数据与宏观传质系统中的相应数值进行对比可知:KGα的数值与气体和液体在管道内的表观速度均为正比关系。不同的是,当气速增大时,虽然KGα同样在增大,但是增大的速率逐渐减小;当液速增大时,KGα增大的速率不变化不显著;实验条件下的两相界面面积最高可达3879m2/m3,相较于传统的宏观传质系统,此时的传质质量和效果要好很多,相界面面积数值高于传统设备要1-2个数量级。最后,研究了在内径为0.9mm的微通道内,通过实验利用MDEA水溶液来对CO2混合气体进行吸收。根据该实验的实验数据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知在管道内气液比值为200:1时,脱除效率可高达99.2%。还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CO2的脱除率与压力和溶液浓度成正比,与温度和初始浓度成反比。而且发现系统的操作压力和原料气入口浓度对传质系数的影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