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从人群基本情况、治疗情况、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卫生经济学方面,探究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总体人群基本情况;②探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肺感染、尿路感染、住院时间等预后及其影响因素;③探究针刺介入时点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基于临床诊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病例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智能化数据管理平台,平台内包括2012年7月至今所有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本研究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并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病历中人群基本情况、干预措施、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并发症、住院负担等方面等信息,探究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例总体人群的基本特征,从吞咽功能、肺感染、尿路感染、住院时间,探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并探究不同针刺介入时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①共纳入患者1026例,平均年龄66.19岁,男性居多,多数患者有吸烟史,近半数患者有饮酒史,既往史中高血压病占比最多,其次为高脂血症、脑血管病、糖尿病、冠心病、房颤,有23.3%的患者存在脑血管病家族史。就诊患者中型卒中占比最高,其次是轻型卒中,重型卒中仅占8.0%,以非急性期为主,合并延髓损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较少。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风痰阻络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约有1/4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其中45.3%为院内溶栓,54.7%为院外溶栓;约1/4的患者需要鼻饲,超过2/3为院外带入;超过1/3的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心电监护。在治疗期间,所有纳入患者吞咽功能好转率为78.7%,四肢肌力改善率为32.7%,NIHSS评分改善率为43.5%。并发症方面,SAP发病率23.3%,尿路感染7.4%,低蛋白血症11.2%,贫血20.9%,电解质紊乱77.6%。卫生经济学方面,患者住院时间最长86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8.23天;人均住院费用2.3万元;②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可能有:既往冠心病、卒中家族史、鼻饲。针刺介入时点对吞咽功能改善的影响未得到证实;③男性、重型卒中、既往房颤、合并精神障碍、意识障碍、尿路感染且接受过鼻饲、心电监护的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合并肺感染的可能性更高。女性、中度卒中、合并肺感染、需要心电监护治疗的患者可能更易合并尿路感染。早期针刺可能预防尿路感染,而早期针刺与肺感染的相关性而未得到而未得到证实;④重度卒中、既往高脂血症、接受心电监护、合并肺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风险可能更高,早期针刺者住院时间更短。结论:①我院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多数为非急性期入院,病情分级多以轻型、中型卒中为主,多数不伴延髓损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病情相对平稳;患者以高龄、男性为主,复发性卒中居多,多数患者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且既往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比例很高,应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吞咽障碍或可增加脑梗死患者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②未发现针刺介入时点与吞咽功能改善的相关性;③早期针刺介入可降低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院内尿路感染发生率,可能与降低肺感染发生率有关;④早期针刺介入可缩短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