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阳修一生经历三次贬谪,即贬谪夷陵、贬谪滁州、贬谪亳州,历时十数年。在贬谪过程中,欧阳修逐渐产生了退隐思想,并且在其政治生涯的后期,实践了这种退隐理想。本文旨在论述贬谪对欧阳修退隐思想的影响,研究在欧阳修贬谪的过程中,其退隐思想的萌芽、成熟和实践。 本文总体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 (1)对欧阳修的贬谪经历予以辨正,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欧阳修晚年知亳州是否算作贬谪?在参阅大量史料,参考学术界各种观点后,笔者认为欧阳修晚年自贬亳州应归为贬谪之列,其一生经历三次贬谪; (2)梳理欧阳修三次贬谪过程,本章整理了欧阳修贬谪夷陵、贬谪滁州及贬谪亳州三段经历,展现欧阳修三次贬谪经历的时间、缘起和过程; (3)分析贬谪对退隐思想的影响,在贬谪的过程中,呈现欧阳修退隐思想的萌芽、成熟和实践的全过程,着重发掘贬谪之于退隐思想的直接影响和重要意义; (4)解析欧阳修的退隐思想,解读、分析欧阳修退隐思想产生的原因及其包含的元素,在影响欧阳修退隐思想的众多原因之中,着重突出“贬谪”的重要性;从欧阳修的退隐思想的演变看宋代士大夫的命运,以欧阳修为研究个案,探究在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的背景下,在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假象下,有宋一朝士大夫的坎坷命运。 正因为欧阳修在北宋政坛、文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选取他的“贬谪”、“退隐”为个案,更具备了代表意义;对欧阳修贬谪经历、退隐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北宋士大夫在皇权政治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