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视野中,北村一直被定位为一位先锋作家或转型了的先锋作家,学界对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先锋性、分析其转型原因和论述其作品与基督教的关系上。这其中,研究的重点主要落在了北村创作的早期,而对其成为基督徒后的长期创作缺乏整体的梳理和关注。考虑到北村从1992年信靠基督至今已进行了整整二十年的文学创作,其作品已渐趋稳定和成熟,也是时候对北村作为一个基督徒作家的创作做一个综合的评价了。因此,本文选择以基督徒作家作为对北村的身份定位,不再重点关注北村先锋时期的作品,而将目光直接投在北村信靠基督之后,由此切入,以基督教理论视野为依托,从文学和信仰的双重视角观照其作品,探讨其作为一个基督徒作家的价值意义和创作得失,力求完成树立北村的基督徒作家形象这一研究目的。绪论部分对北村从初入文坛至今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线性梳理,并概括了各个时期对北村的研究状况,在总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阐述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第一章是对北村身份的定位。北村以先锋作家的身份进入文坛,并在转型后因其始终关注人类生存本质的创作主题和自由独立的写作姿态堪称精神先锋,但这一先锋性的保持其实正得益于其成为基督徒后朝向神的写作态度。因此本章论述的重点在于北村的基督徒作家身份,将从北村个人对基督的信靠、其创作与基督教信仰的融合两方面进行探讨,明确北村为见证信仰而写作的基督徒作家身份。第二章是对北村作品的分析。信靠基督后,北村对生命有了不一样的体悟,并把这些认识灌注在了文学创作中,因此其作品无处不渗透着基督教的教义和观念。本章将以罪恶、爱和救赎这三大主题为观照视角对北村的小说进行解读,将文本细读和教义解析结合起来,揭示北村作品中蕴含的福音信息,全面展现北村作为基督徒作家的创作风貌。第三章是对北村创作得失的评价。一方面,北村的创作因其主题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他不但为生存困境中的国人提供了一种得蒙救赎的可能、一种信仰精神的呼唤,更以其作品的先锋性、使命感和达成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连通的可能性而具有了文学史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北村作为当代最早也最有影响力的基督徒作家.也承担着在旷野中开拓道路的艰难,其创作难免带有失误和局限,这主要体现在创作的模式化和接受的阻隔性上。结语部分是总结,更是展望,期待着北村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也期待着中国能出现更多有使命感的基督徒作家,和北村一起致力于纯美伊甸园的文学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