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变化是景观内部各种矛盾与外部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表现,是景观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变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景观的任一种状态都是景观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景观的内部结构和作用于景观的各种营力是景观变化的原动力.研究景观在特定时空尺度上的结构、功能是确定景观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的基础.通过对一个地区不同时段景观结构与功能的比较和分析,可揭示景观变化的趋势,探究景观变化的机理,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及调整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提供立论依据.该文利用1995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7 ETM+影像,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水文、气象台站监测资料以及研究区统计年鉴的资料,以GIS为基本的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时段的景观现状,结合其动态变化数据,对其景观变化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在遥感影像分析和变化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1)温带亚干旱地区景观变化主要表现为裸地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耕地生态系统、聚落生态系统的变化较小,水域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变化最小.(2)温带亚干旱区景观变化显著,五年间发生变化的景观斑块重要值为11.6%.(3)景观变化的内因为:自然结构、自然过程(风力过程和水力过程).外因为干扰因素,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积温、干燥度和风速)等的超常变化,他们是景观变化的加速器(外因).(4)自然地理过程是景观变化的先导,人类通过干扰自然地理过程诱发景观的变化.在生产方式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类对景观过程的干扰层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