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英语语言学习中,是一种重要的输入方式。近年来的全国英语和各省自主命题高考卷,考试重点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考查语言文化、话题知识的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地位非常重要。展示型的英语阅读教学,往往以词汇、语法、句法的讲解为教学重点,而忽略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引导,忽略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策略的训练,阅读兴趣的提高离不开话题知识的积累。因此,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除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单词和语法,教师越来越关注于怎样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文化背景和话题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逐渐被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本文以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学校高一年级为例,把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以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为案例分析材料,阐述了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结构、中心话题,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达到词汇的拓展、阅读技巧的训练、话题知识的积累、批判性阅读能力和反思性阅读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从而例证了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性。本文一共六章。第一章,作者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策略,在棠湖中学外语学校被广泛运用到高一英语阅读教学。作者一方面通过文献搜集了解思维导图的运用,另一方面以观察者的身份通过调查研究,进而探究思维导图是否能够提高高一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经过思维导图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第二章是理论综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阅读的相关理论:阅读的模式,衡量阅读能力的标准,阅读文章中的主要障碍;第二部分介绍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理论基础——脑科学理论,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的特征,以及制作步骤。第三部分主要呈现国内外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成果。第三章是本研究的背景信息:教师关于思维导图运用在阅读教学的理念,思维导图运用在阅读教学活动的步骤,以及以My New Teachers和Music(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必修1,2010)为例的课堂分析。第四章主要讨论研究方法。提出了关于思维导图运用后学生阅读能力在六个方面提高的假设,介绍了研究主体,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方法。第五章是研究的结果呈现、分析。研究结果证明:通过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一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课兴趣。本文在最后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发现,针对思维导图的运用为英语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以及论文的局限性,和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展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