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聚焦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9年06月至2020年0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受试者标准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群痉挛患者3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焦式体外冲击波(fESWT)组和假刺激(对照)组,每组15例。fESWT组在患侧下肢的小腿三头肌群给予fESWT治疗,对照组于相同部位予以假刺激,两组均以常规治疗。受试者每周给予2次冲击波刺激,间隔3天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均由同一名康复医师对受试者进行改良式Ashworth(MAS)评分、踝关节背屈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及简易下肢功能评估量表(FMA-LE),以评估其下肢运动功能及疗效。
【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脱落人员,受试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fESWT组与对照组在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PROM、下肢FM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2周后,fESWT实验组MA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P<0.05),踝关节PROM、FMA-LE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5);假刺激(对照)组PROM、FMA-LE评分较前亦增加(P<0.05),但MAS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fESWT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踝关节PROM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19.13±3.72vs17.27±3.30),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fESWT通过冲击波刺激小腿肌群,可降低踝关节痉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但治疗2周对提高下肢功能效果不明显。
探讨聚焦式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痉挛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9年06月至2020年0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受试者标准的脑卒中后小腿三头肌群痉挛患者3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焦式体外冲击波(fESWT)组和假刺激(对照)组,每组15例。fESWT组在患侧下肢的小腿三头肌群给予fESWT治疗,对照组于相同部位予以假刺激,两组均以常规治疗。受试者每周给予2次冲击波刺激,间隔3天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均由同一名康复医师对受试者进行改良式Ashworth(MAS)评分、踝关节背屈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及简易下肢功能评估量表(FMA-LE),以评估其下肢运动功能及疗效。
【结果】
治疗过程中无脱落人员,受试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fESWT组与对照组在M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PROM、下肢FM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2周后,fESWT实验组MA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P<0.05),踝关节PROM、FMA-LE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5);假刺激(对照)组PROM、FMA-LE评分较前亦增加(P<0.05),但MAS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fESWT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踝关节PROM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MA-LE评分高于对照组(19.13±3.72vs17.27±3.30),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fESWT通过冲击波刺激小腿肌群,可降低踝关节痉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但治疗2周对提高下肢功能效果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