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角度对《苔丝》中译本的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_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以来,中国许多翻译家为汉译英国文学作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些年在翻译界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对英文经典作品进行新译。然而有些新译本并不尽如人意,在读者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苔丝》的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探讨在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如何实现功能对等。   尤金·奈达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能对等”翻译,极大地推动了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发展。这个理论不同于重视原文及译文的传统理论,它把焦点转移到了读者的反应。   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苔丝》的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通过对译文中大量的例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索《苔丝》两个译本是否在这三个方面实现了功能对等,在译文读者中引起了与原文读者最为相近的反应。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分别在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达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对等。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力求达到意义对等;译者努力体会并通过一些补偿方法来传达原文的风格特征达到风格对等;译者认真分析原文中的文化因素,并通过注释或其他方式来达到文化对等。
其他文献
在中国,诗歌英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诗歌翻译研究者们主要从语言学途径,文化途径和诗学途径三种途径对诗歌翻译进行了研究。本文立足帕尔莫文化语言学理论,结合语言和文化因素,对
形容词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多义的,这主要是由于形容词可以和多个名词组成不同形名结构,而形容词词义受其所修饰名词词义影响的结果。形容词词义的这种灵活性对自然语言处理构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和韩国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古代,《三国演义》就经历了说话艺术、元杂剧、清代戏曲,以及韩国的盘索里《赤壁歌》等多种体裁变形,
从古希腊Aristotle时期开始至今,人们对隐喻的探索和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Aristotle时期,隐喻研究主要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展开的。20世纪中期,以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以
作为涉及多国利益和国际关系的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2014年3月,载有239名乘客(多国籍)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各国媒体的关注。对于这一灾难事件的
教学是一个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的活动,其中教师的信念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Pajares(1992)发现教师信念可以影响并预测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Woods(1996)认为教师根据他们对外
关于政治语篇的研究颇多,许多语言学家提出了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关联理论和言语行为等理论,从功能、结构、人际关系、隐喻、情态动词、文体分析和宗教文化等角度对政治语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