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现代以来,中国许多翻译家为汉译英国文学作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些年在翻译界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对英文经典作品进行新译。然而有些新译本并不尽如人意,在读者中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苔丝》的两个汉译本的比较分析,探讨在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如何实现功能对等。
尤金·奈达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能对等”翻译,极大地推动了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的发展。这个理论不同于重视原文及译文的传统理论,它把焦点转移到了读者的反应。
本文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对《苔丝》的两个汉译本进行比较,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通过对译文中大量的例子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索《苔丝》两个译本是否在这三个方面实现了功能对等,在译文读者中引起了与原文读者最为相近的反应。
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分别在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达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对等。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理解词汇的意义力求达到意义对等;译者努力体会并通过一些补偿方法来传达原文的风格特征达到风格对等;译者认真分析原文中的文化因素,并通过注释或其他方式来达到文化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