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型增强地热系统相关的高温岩体损伤和传热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热能是赋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储量极其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能,尤其是深层干热岩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有可能成为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干热岩的渗透性极差,需要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热储改造后才能进行热能提取。传统以水力化为主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简称EGS)虽然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但仍未实现干热岩地热能的商业化开采,因此探寻新的干热岩地热能开采方法势在必行。采矿技术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适宜于深部施工的技术体系和装备设施,可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实现矿产资源的安全开采。基于此,唐春安教授等提出了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 based on Excavation,简称EGS-E),为深层地热能的商业化开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其概念能模型的基础上,完善了工程结构和工艺流程,凝练了该方法所面临的科学问题和工程难题,并围绕其中的高温岩体损伤和传热等问题,开展了高温岩体物理力学性能、高温巷道围岩损伤机理及裂隙发育特征、高温巷道风流温度演化规律及隔热措施、热储岩体裂隙开度演化机制和热能提取效率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在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概念模型基础上,完善了工程结构和工艺流程,阐述了该方法在热储改造和热能提取等方面优势,凝练了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可能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亟需解决的工程技术难题,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2)针对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的工程选址和工质选择问题,采用实验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矿物颗粒分布特征的花岗岩在不同冷却方式处理后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和裂隙演化规律,探讨了矿物颗粒分布特征与冷却方式对高温花岗岩物理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颗粒分布的不均衡性(CoefficientofVariationofmineral grain distribution,简称CV)对高温花岗岩试样的物理力学性能存在显著影响:CV值越高,花岗岩对高温处理的敏感性越强,出现裂隙的时间越早,裂隙的密度越高,高温处理后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越显著。随着实验温度的升高,花岗岩试样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造成其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而冷却处理进一步增强了这些损伤和改变。冷却方式对高温花岗岩的影响在温度较低时并不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液氮具有比水更好的冷冲击效果和更强的造缝能力,该结果验证了采用超低温无水液体作为工质进行地热储层改造的合理性。对于温度低于200℃的热储,花岗岩CV值和改造工质对热储改造效果的影响较小;当热储温度达到400℃后,选择CV值高的岩体热储或选择液氮作为改造工质,可以获得更好的热储改造效果。(3)针对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的高温巷道开挖问题,采用RFPA-Therma12D和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别构建了热-固耦合和热-流耦合模型,研究了高温巷道围岩和风流温度场演化规律、高温围岩损伤机理及裂隙演化特征,探讨了隔热层降温机理及其敏感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受风流冷锋的影响,巷道围岩的不均匀降温会诱发温度应力,当其超过岩体的抗拉强度时,会导致岩体发生损伤,形成破坏单元;随着通风时间的增加,破坏单元不断增加,并逐渐聚集、连通,最终在巷道岩体内形成环向的等间距裂隙,降低围岩的稳定性。隔热层可以削弱低温风流的温度效应,推迟岩体损伤和裂隙萌生的时间,减少裂隙的数量与长度,同时降低巷道风流温度,延长有效通风距离。隔热层的隔热效果与隔热层参数、风流参数和围岩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合理优化隔热层和风流参数可以保障开挖法EGS-E高温巷道的安全施工。增加隔热层厚度和降低隔热层导热系数可以有效提升隔热层的隔热效果,减少巷道岩体的损伤,同时降低巷道风流温度,延长有效通风距离;降低初始风流温度和提高对流换热系数虽然也能显著降低巷道风流温度和延长有效通风距离,但对巷道岩体温度和应力分布以及岩体破坏的影响较小。有效通风距离的拟合公式可以帮助地热工程师方便准确地进行不同围岩温度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高温巷道隔热设计,该结果为合理优化隔热层和风流参数,预防高温岩体损伤,保障高温巷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有益帮助。(4)针对基于开挖的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热储改造问题,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构建了固-热耦合和流-固-热耦合模型,研究了热储岩体裂隙开度的演化规律,以及岩体冷却收缩与裂隙流体压力对裂隙开度的竞争作用机制,并探讨了不同热储改造方式对热能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储裂隙开度演化受到基岩冷却收缩和裂隙流体压力的竞争影响作用。裂隙流体压力在注入前期主导裂隙开度演化,随着注入时间的增加,基岩冷却收缩不断增强,并在注入后期逐渐成为裂隙开度演化的主控因素;改变工程参数会影响这种竞争关系。增加基岩的冷却收缩和裂隙流体压力均能提升总裂隙开度;但是当基岩冷却收缩起主导作用时,系统的注入能力提升;而当裂隙流体压力起主导作用时,系统的注入能力降低。通过增强技术在热储中生成随机裂隙是提升热能提取效率的最有效的方法;EGS-E可以选择等间距爆破的方式,形成定制化的随机裂隙网络,从而获得最优的热能提取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增强了对地热系统运行过程中裂隙开度演化和热能提取效率的认识,可以为地热工程师在工程选址、热储改造和运行参数优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20世纪80至90年代,为了缓解爆炸式人口增长带来的居住问题,我国建设了大量的适应性住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住房出现了诸多问题,已逐渐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特别是对于老年居民,由于身体机能的不断衰弱,住区内陈旧的建筑环境给老人的生活带来重重阻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本研究着眼于老龄化背景下中国既有住区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提升问题,采用生态系统理论结合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既有住区中影响老
底渣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后的产物,具有砂性材料类似的性质,可作为路基填料。论文以底渣和黏土的混合体——底渣混合土为研究对象,拟将其作为路基填料,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试验,得出了其强度变形特性。具体研究如下:对底渣进行了颗粒分析试验,得出了按颗粒组成分类底渣为砂类土,属于粗粒土,且级配不良。分别对不同混合比例(底渣黏土1:0,5:1,4:1,3:1,2:1,1:1,0:1)的底渣混合土进行重型
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2019]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9年9月7日武汉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办好2021年国际《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有关规定和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一、工作目
期刊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建构筑物结构和基础设施抗震防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始终是土木工程不断解决新的挑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结构预制装配化是我国建筑工业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量大面广、结构体系创新与抗震性能提升是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其预制装配构造连接与抗震性能成为制约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瓶颈。本文
学科大概念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把学科大概念写进课程标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学科大概念,课程标准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事实上,大概念教学理念并非只适合高中阶段,同样适宜于大学数学教学.目前,国内关于学科大概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数学学科大概念及其
鱼雷锚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锚固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和造价低廉等优势,包括锚尖、锚杆、锚翼和锚端等部分。鱼雷锚从海床上预设高度释放,依靠自重获得贯入初速度;贯入海床一定深度后,通过锚链按设计角度与浮式海洋平台连接,由锚-土界面摩擦、锚端端承力和锚尖反向端承力共同提供承载力。鱼雷锚锚尖形状影响贯入阻力和反向承载力。然而,鱼雷锚锚尖贯入阻力及抗拔承载力的理论研究仍相对不足。精准测量土体强度是研究
航空航天装备在装配过程中需要通过铆钉或螺栓将大量零件或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为此需要预先在航空航天构件上进行制孔。航空航天构件装配制孔具有加工数量庞大、作业环境复杂等难点,尤其是我国新型号航空航天装备在研制或批产的过程中,面临难加工材料用量大、大直径大深度装配孔数量多、制孔质量要求高等难题,对制孔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麻花钻钻孔结合扩孔、铰孔的传统制孔工艺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难以满足难
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控制对建筑节能有着重要意义;在空调系统总能耗中,空调水系统输送能耗比重较大,是空调系统节能的重点之一。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输送能耗,水泵变频变流量控制逐渐成为空调系统节能运行调控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之中。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和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空调水系统水泵变频控制仍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循环水泵变压差设定值的控制参考依据,无法实时反映热能供给最不利的末端空调用户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是我国未来积极发展的能源之一。其中核电站安全是保障核电工程安全运营的关键。近些年,中国核电站的装机容量逐年增加,且分布区域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良好地基的日渐减少促使核电站的基础形式逐渐由刚性基础向柔性基础发展,大型桩筏基础在核电站基础中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一般认为对于重要建筑物通过增加用桩量和桩土置换率可提高桩筏基础承载力和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而实际情况是桩土相互作用和过大的
大型飞机的研制水平是国家工业、科技等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飞机部件装配作为飞机研制的关键环节,其精准执行对提高飞机气动性能和服役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如平尾升降舵等由薄壁类零件构成的飞机部件,需以工装为定位基准进行装配,飞机零件尺寸误差、工装实时定位误差都将诱发飞机部件装配超差。同时,飞机部件与工装之间几何误差耦合交错、相互扰动,致使飞机关键薄壁件形面超差与工装定位器精度丧失同时发生且互为诱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