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相似原理,在1:6的转炉模型上通过水模型实验,研究了底部供气元件支数和布置方式、氧枪枪位以及顶、底吹气体流量对熔池均混时间、穿透深度及冲击坑直径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底部供气元件的布置方式对均混时间的影响显著,采用不同半径上中心对称的区域密集布置优于全对称布置,是比较理想的布置方式。
(2)顶吹流量和底吹流量对均混时间的影响存在着临界值。小于临界值时,均混时间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而缩短;大于临界值时,均混时间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
(3)喷孔倾角和枪位对均混时间的影响显著,且存在着最佳配合。对于5孔喷头14°喷孔倾角在233mm枪位为最佳。均混时间最短为31秒。
(4)冲击深度和冲击直径受底吹的影响不大,主要受顶吹流量、喷孔倾角和枪位的影响。
(5)底部供气元件C2布置方式、喷孔倾角14°、233mm枪位、顶吹流量126.6Nm3/h、底吹流量1.22Nm3/h为最佳方案。266mm枪位时冲击坑面积最大,可以作为冶炼时高枪位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