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上市公司的投资活动,但近五年来投资规模上升的空间有限,我国经济开始追求稳中求进,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尤其起到指引作用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之一是在2020年实现资本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提高投资效率应是我国公司共同的目标。在当下两权分离的公司结构中,董事会决策的依据是管理层提供的财务信息,委托代理问题不可避免,尤其近几年来财务舞弊事件频发,在促使市场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同时,也促使高管开始选择更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来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本文致力于研究这种操纵盈余的方式是否会对投资效率造成影响,以及造成怎样的影响。管理层是公司运作的关键因素,他们之间的合作对决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本文在管理层的结构层面和运作过程层面分别选取了年龄和权力两个维度的特征,其中年龄维度着眼于平均特征与异质性特征两个方面,来研究它们对上述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等,然后梳理了关于盈余管理、投资效率、管理层年龄特征、管理层权力特征以及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相关文献之后,找出了当下研究的空白之处,并在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真实盈余管理会降低投资效率的假设,在高层梯队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管理层年龄特征与权力特征对上述二者关系调节作用的相关假设,并划分产权性质分组进行探讨。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展开研究,用Richardson模型衡量投资效率,用Roychowdhury模型衡量真实盈余管理,年龄异质性则采用标准差表示,从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两职兼任、管理层是否持股、股权分散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四个角度衡量管理层权力,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2)管理层的平均年龄越大,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越小,且分组后该规律仅在国有企业中成立;(3)管理层的年龄异质性越大,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越大,且该规律仅在国有企业中成立;(4)管理层权力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均不明显。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结论从外部监管与处罚、内部控制与治理、管理层年龄分布与会计信息披露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与展望。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该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方法等,然后梳理了关于盈余管理、投资效率、管理层年龄特征、管理层权力特征以及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相关文献之后,找出了当下研究的空白之处,并在委托代理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真实盈余管理会降低投资效率的假设,在高层梯队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管理层年龄特征与权力特征对上述二者关系调节作用的相关假设,并划分产权性质分组进行探讨。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展开研究,用Richardson模型衡量投资效率,用Roychowdhury模型衡量真实盈余管理,年龄异质性则采用标准差表示,从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两职兼任、管理层是否持股、股权分散程度和独立董事比例四个角度衡量管理层权力,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和稳健性检验得出如下结论:(1)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会降低公司的投资效率;(2)管理层的平均年龄越大,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越小,且分组后该规律仅在国有企业中成立;(3)管理层的年龄异质性越大,真实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越大,且该规律仅在国有企业中成立;(4)管理层权力特征对真实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中均不明显。最后本文根据上述结论从外部监管与处罚、内部控制与治理、管理层年龄分布与会计信息披露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