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应力吸收层的纤维表面改性及性能优化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j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作为沥青路面抗反射裂缝的方法之一,以良好的防水性和抗裂特性,施工便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纤维增强乳化沥青属于复合材料,除纤维和乳化沥青本身性能外,界面形态也是影响抗反射裂缝性能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目前,复合材料界面粘结的研究较少,对纤维增强乳化沥青应力吸收层的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更少,通过比较现有纤维表面改性的研究,其形貌特征及复合材料性能存在的差异性较大。本文首先选用酸溶液、碱溶液和偶联剂溶液对玻璃纤维与玄武岩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SEM观察微观形貌;通过FTIR表征改性纤维吸附后的乳化沥青分子结构,分析其含氧官能团种类及数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刻蚀后的纤维表面粗糙度均增加,其中1mol/L酸溶液处理的纤维刻蚀更均匀,结构更完整。改性纤维加入乳化沥青中未产生新官能团,只是物理粘结,其中1mol/L酸溶液处理的玻璃纤维与乳化沥青吸附效果好,饱和分特征峰面积增加11.5%,芳香分特征峰面积下降2%;玄武岩纤维中,2mol/L酸溶液处理加入乳化沥青饱和分特征峰面积增加15%,芳香分特征峰面积下降5.6%,吸附明显。其次研究了改性纤维与乳化沥青的粘附性。在接触角试验中,分别采用躺滴法测乳化沥青接触角,吊片法测改性纤维的接触角,根据表面能得出粘附功。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与乳化沥青粘附功为55.71mJ/m2,玻璃纤维与乳化沥青的粘附功为59.45mJ/m2,并且改性玻璃纤维粘附功均大于改性玄武岩纤维粘附功,因此改性玻璃纤维与乳化沥青的粘附效果更好。同时采用FTIR观察乳化沥青破乳前期、中期、后期与改性纤维官能团吸附规律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改性纤维的分散状态。结果表明,改性玻璃纤维在三阶段红外谱图大致一样,表明乳化沥青物质同时均匀分布在纤维表面;改性玄武岩纤维前期和后期红外谱图相似,中期谱图中表征O-H基团的3420cm-1、1604cm-1峰增大,说明中期吸收的水分多。改性纤维在乳化沥青中的分散性较好,未出现搭接与结团的现象。最后因材料多应用在预防性养护罩面和旧路加铺应力吸收调平层、粘层中,对复合材料的高温流变性进行研究,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和软化点试验。流变试验中考虑改性纤维对复合材料流变参数的影响,结合软化点试验分析材料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经1mol/L酸溶液刻蚀的改性玻璃纤维加入乳化沥青抗变形能力好,与原样乳化沥青比较在45℃的复数模量增加74%,相位角下降了3.7%,车辙因子增加75.5%,同时达到了改善复合材料高温稳定性目的并且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国际人权理念的发展,现有的成年监护制度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世界各国(地区)纷纷修订法律,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成年意定监护制度。我国的老龄人口也日益增多,其养老问题早已是社会矛盾中的一大难题,传统成年监护制度形式单一,不足以解决现实问题。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新增了以老年人为对象的意定监护条款,该法改变了我国在意定监护领域的空白现状,而后颁布实施的《民法总则》正式确立这
厂拌热再生技术是目前对混合料质量最为可控,可实现最大程度上回收利用RAP的再生技术,应用前景相当可观。但是,对沥青胶结料微观结构的认识不足,无法合理地运用再生机理指导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将困境儿童分为了三类:一是自身困境儿童,即因自身原因导致康复难、护理难、融入难的儿童,主要包括残疾
联省自治运动是在中国兴起的以追求联邦制,效仿美国实行联邦主义的政治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在近代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对我国的国家制度的转变而进行的又一次尝试。
话本小说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和口语化色彩,在宋代开始流行,明清时期发展成白话小说,语体走向成熟,在语法和词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鼓掌绝尘》是一部明末话本小说集,口语性
随着汉语普通话的普及,成都(四川省会)作为言语社区出现方位词词缀—“-头”和“-面”混用的情况,然而学界对此却鲜有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拟探究基于语言接触产生的成都话
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墙是由两块外包钢板和核心混凝土通过抗剪连接件组成的新型抗侧力构件,广泛用于高层建筑、核设施、海底隧道、桥梁以及极地采油平台等建筑中。本文以采用J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为9.2-17.0/10万,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目前,早期结肠癌的医治常以腹腔镜手术为主,针对中晚期患者的治疗常采用结肠癌放疗和
车联网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安全驾驶、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车与车(V2V)之间的直接通信具有通信距离短、信道变化快和频谱效率低等特点,因此采用中继技术扩大V2V通信的覆盖范围,同时配合基于信道反馈的自适应调制技术可以提高频谱效率。本文主要研究了将中继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联合运用到车联网中的方法。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车联网、中继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
PPP项目目前在我国被大力推广,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立法,参与主体间法律关系尚不明晰,且项目合同性质的认定不统一。众多问题中,当政府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时,如何令其承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