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费用是被审计单位为会计师事务所支付的用于购买其专业鉴证服务的费用,是审计服务的双方形成的价格,反映着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相对于审计服务之间的供求关系。首先,被审计单位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的费用应当能恰当地覆盖这部分专业服务的成本和价值,公允的审计收费通常说明提供鉴证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很好的职业操守和声誉,而不恰当的审计费用则会影响鉴证服务的质量和独立性。其次,由于审计服务供给方和主要需求方的关系断层,容易造成供给方和次要需求方之间的合谋,从而损害主要需求方也就是股东的利益。所以恰当反映被审计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供求关系的审计费用便有了相当的研究价值。在国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市场焦点问题之一,从Simunic(1980)审计收费的经典模型开始,到Abbott (2003)的多重因素分析,审计收费问题已经成为较成熟的研究领域。中国的审计费用披露政策是从2001年开始的,这一举措对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使得我国对审计费用的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兴未艾。众多的国内学者对我国审计市场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他们主要是想通过研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了解审计服务的定价机制,这样一方面可以限制会计师事务所降低价格吸引客户而导致的审计质量下降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相对统一的审计定价标准,为现实中的审计服务定价提供依据,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审计市场。我国急需建立起审计费用的收取标准,规范审计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本文的目的在于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审计计费模型,为审计费用的制定提供依据。从审计费用的结构理论进行剖析,一般认为审计费用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成本因素,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会耗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完成必要的审计程序来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其次是潜在风险溢价,因为注册会计师很可能由于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遭受行政和法律风险。第三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品牌溢价。所以针对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应当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审计成本方面,应当考虑公司规模、审计难度等因素。被审计单位规模越大、审计难度越高则注册会计师所需要做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工作也就越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和精力,以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做出合理保证。审计的预期损失方面,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检查风险以及由此而派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的指标有被审计单位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等。针对这些风险类型我们选取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是ST公司等变量进行分析。在会计师事务所方面,本文考虑到会计师事务所品牌溢价的因素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行业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对审计费用的作用性不同,分行业进行分析。本文选取了我国沪深两市2009-2011三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共计4627个样本(其中工业类共计3870个样本,非工业类共计757个样本),按照工业与非工业的分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识别出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本文的结论表明:对与工业类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来说,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总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占比、是否是ST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之比、流通股比例、国有股比例是显著的影响因素。而对于非工业类上市公司来说,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与工业类上市公司有所不同:被审计单位总资产、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由国内“十大”审计是其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本文通过运用深沪两市上市公司的最新数据,建立多元回归的统计模型,深化了对于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认识,同时为相关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预测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本文能为审计收费的定价提供现实的方式,并为进一步规范审计服务的定价提供新的思路。其次本文采用2009、2010与2011年的数据,能够反映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和最新的变动情况。再次是本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行业分类,识别不同行业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不同以及相同因素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于我国分行业建立审计费用收取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撑。不足之处可能在于,选取A股上市公司数据,可能对于B股、H股和非上市公司来说,模型可能不够准确,还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