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中心环节,是农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最直接体现。然而在村委会选举中农民作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种政治冷漠的倾向,表现出自愿弃权、逃避选举、随大流、对选举结果漠视等等冷漠行为,严重影响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阻碍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农民的政治冷漠是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而村委会选举制度的设计初衷与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现实运行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农民政治冷漠的根本原因。本文以各种网络资源、著作、科研成果中搜集到的有关农民政治冷漠表现的宏观数据为基础,同时还结合板桥村的实地问卷调查取得的直接数据作为辅助,了解农民对村委会选举的真实态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剥离影响农民参与选举的一些外部因素,从新制度主义视角分别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相关理论观点来分析农民政治冷漠行为表现背后的逻辑。分析结果表明,人的行为受到制度的影响。农民作为理性人的理性行为选择和作为制度中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都是在制度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选择,政治冷漠是农民在当前制度框架下的最合理选择;由于路径依赖的影响,农民早已习惯于政治冷漠;而作为制度中的行为主体其行为也受到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影响,政治冷漠是最正常的选择。改善农民在村委会选举中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制度主义的角度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农民的理性选择方向;加强制度的塑造以及思想的宣传,减弱路径依赖的影响,完善选举制度,让政治参与变成最适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