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和字形启动对不同刺激质量提前式串级加工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识别的视觉认知加工过程一直是语言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与难点,也是众多研究的争论所在。词汇识别是指个体对感知到的词汇进行语义提取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词汇的字体、模糊度、频率、上下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是引起众研究者的兴趣。关于词汇识别的视觉认知加工机制,产生较大影响的理论模型为多阶段激活模型和交互激活模型。多阶段激活模型认为词汇识别过程中各阶段间的激活传递存在阈限,某个阶段被激活后,达到一定激活水平才将激活扩散至下一阶段,高级阶段对低级阶段的影响借助于有意识的反馈,即语义加工阶段要通过额外反馈将激活传递给早期加工阶段,进而促进个体对词汇的识别。但交互激活模型认为词汇识别的各阶段间是没有阈限的,一个阶段被激活后,不等本阶段加工结束,便会提前且迅速扩散至下一阶段(提前式串级加工),且高级加工阶段也会向前一阶段进行反馈(无意识、自动化反馈),各加工阶段是双向作用的。多阶段激活模型认为在语义相关词对比率较高(0.5)的情况下,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在行为指标上存在交互作用,这是由于高级加工阶段能够有策略有意识地反馈到初级加工阶段,进而影响行为反应,导致行为指标上的交互作用,这种有意识的反馈却无法作用于脑电成分N400。但交互激活模型认为即使无额外反馈,词汇识别的早期加工阶段也会通过提前式串级加工作用于语义加工阶段,即无论语义相关词对比率高(0.5)或低(0.25),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在脑电指标N400上均发生交互作用,多阶段激活模型认为语义相关词对比率较低时,个体有意识的反馈消失,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在N400及行为指标上均出现加法效应。本研究严格选择实验材料,控制实验条件,采用多种实验范式以及ERP技术,为求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理论模型的争议,并能够从多方面验证交互激活模型,解决字形相似带来启动效应的争议,明确汉字识别的内在加工机制,为语言心理学进一步解决难题奠定基础。本研究实验1采用2(语义启动:语义启动、无语义启动)×2(刺激质量:清晰、模糊6水平)的被试内实验设计以及词汇判断任务,采用语义启动范式,从两个理论模型的分歧点出发,控制语义相关词对比率在较低水平(0.25),研究汉字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行为反应时和正确率指标上,刺激质量主效应均显著,清晰刺激比模糊刺激反应时更短,错误率更低,说明实验材料模糊度的处理足够使模糊刺激与清晰刺激之间有显著差异;在正确率上,语义启动主效应显著;在行为指标上,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研究者认为行为指标容易受到实验任务、策略及速度—正确率权衡的影响,而脑电指标更加客观、灵敏、稳定。在脑电成分N400上,刺激质量主效应显著,模糊刺激相较于清晰刺激引起更大的N400波幅,刺激质量与语义启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且在无语义启动条件下,模糊度效应更大。实验结果说明在语义相关词对比率较低时,在无有意识的额外反馈的作用下,刺激质量所在的早期加工阶段可以通过提前式串级加工作用于语义加工阶段,使两个阶段间的加工几乎同时进行,研究结果支持交互激活模型。在研究词汇识别的内在加工过程时,众多研究从语义启动与刺激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出发,研究范式较为单一。由于语义启动范式本身存在自动唤醒语义的作用,所以本研究实验2采用较为中立的字形启动范式。为避免过去字形启动相关研究中实验材料存在的额外语音启动,或规则家族同声旁、形旁带来的反应定势,本研究在实验材料选择上更为严苛。实验2任务同实验1一致,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为2(字形启动:字形启动、无字形启动)×2(刺激质量:清晰、模糊6水平)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发现,在行为反应时上,字形启动主效应显著,字形启动的反应时长于无字形启动的反应时,出现字形相似负启动效应(抑制作用);刺激质量主效应显著,刺激质量与字形启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且无字形启动条件下,清晰刺激与模糊刺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脑电成分N400上,刺激质量与字形启动之间交互作用显著,且在无字形启动的条件下,清晰刺激与模糊刺激之间的差异更显著,此结果与行为反应时的结果一致。在实验1证明刺激质量会通过提前式串级加工作用于语义加工阶段的基础上,实验2结果表明,字形启动范式下,由于提前式串级加工的作用,仍然存在刺激质量的N400效应,另字形启动的时距作用,字形启动有机会影响目标字的语义加工从而作用于N400,使目标字的刺激质量和字形启动变量共同作用于语义加工阶段,证明了词汇识别早期阶段可通过提前式串级加工作用于语义加工阶段,多方面验证了交互激活模型,进一步解决词汇识别的内在加工机制。且实验2通过严格控制实验材料,避免以往实验中的额外影响因素,更加客观严谨地证明了字形相似带来的负启动效应,解决字形启动效应的争论,且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交互激活模型。实验1与实验2的研究结果表明,词汇识别各阶段间的激活是没有阈限的,字形影响的早期加工阶段会通过提前式串级加工作用于语义加工阶段,使各阶段的加工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多角度验证了交互激活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解决词汇识别的内在加工机制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得各民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依旧焕发出生机活力,对加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之根基,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以法律为保障,用政策作支撑,大力开展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保
利他行为作为一种常见的亲社会行为,会受群体身份的影响,存在内群体偏好。大量研究发现虚拟社区中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利他行为。然而,在虚拟社区中,由于群体身份的流动性,人们与虚拟社区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以往有关利他行为的研究通常集中在不同的群体身份引起的不同行为上,并默认个人与群体联结紧密,而忽略了被试与群体之间联结紧密程度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虚拟社区感来衡量个体与虚拟社区之间联结的紧密程度
研究目的:长期滥用成瘾药物不仅会损害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等神经递质的失衡,还会引起高血压、中风和心肌梗死等慢性疾病,使慢性成瘾者出现神经功能受损和认知功能障碍,致使其不能自然地体验快乐,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大复吸风险,给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的负担和一系列的医疗和法律后果。因此,寻找
对他人行为意图的解释或归因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基本反应或倾向,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将他人的行为意图解释为有意伤害自己就是敌意归因,其会导致攻击、焦虑等行为与心理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敌意归因进行研究。大脑在个体意图推断与归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揭示敌意归因的脑基础对于揭示敌意归因的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敌意归因的脑基础研究还可以为建立敌意归因的脑指标和开发敌意归因的脑干预方法打
研究目的:气手枪运动是奥运射击项目的重要分支,而射击成绩的好坏与击发瞄准期运动员的心智状态息息相关。然而,以往研究更倾向于关注高水平射击运动员击发准备期的心智状态,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研究力度相对较小。因此,本研究希冀通过同步监测青少年气手枪运动员在实弹射击场景中击发瞄准期的脑电和心电活动,考察运动员在击发瞄准期的脑、心激活水平特征,进一步验证击发前的脑-心相互作用关系,揭示脑-心协同激活水平与射击表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且广泛的心理疾病。美国精神病学会推出的第五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规定:病人如果满足9条诊断标准中的5条(且至少包含抑郁情绪或者兴趣缺失症状中的一条),就可以被诊断患有抑郁症。基于这样的诊断标准,抑郁症患者们可以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组合,即可能会出现2个抑郁症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被诊断为一样的,但是却在不同的症状上展示出“优势”。因此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这一角度来分析抑郁症
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初中教师,面对的是正处于成长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承担着更重大的任务。因此了解初中教师的主动职业行为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现实意义。已有研究更多是在探究企业员工的主动职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较少关注教师群体的主动职业行为,缺乏成熟的测量工具,进而无法了解教师的主动职业行为特点,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本
亲密伴侣暴力是指现任或前任亲密伴侣实施的导致身体、性或心理伤害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躯体攻击、心理攻击和性胁迫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亲密伴侣暴力是妇女面临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对亲密伴侣暴力研究进行回顾后发现,亲密伴侣暴力受暴不仅存在于女性中,也存在于男性中。男性与女性可能都是施暴者,也可能都是受暴者。同时,亲密伴侣暴力并不只存在于异性关系中,也存在于同性关系中。西方社会研究表明,虽然同性亲密
社区感(sense of community)作为社区心理学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国内外学者已围绕这一概念开展了大量研究,它是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及对成员间的情感,能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社区参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有研究者提出社区感具有环境特异性,在不同的社区环境中其内涵会发生变化,学界已围绕虚拟社区感、学校社区感等概念开展相关研究。运动社区感(sense of sport communit
新时期以来,当中国当代文学处于空前繁荣的创作思潮时,西部文学亦以其独特而奇瑰的文学艺术、多元的文化背景跻身创作主流。就创作主题来说,现代社会对遥远乡村的想象、中国乡村发展战略、文化传统的保留等因素,使乡土叙事成为了新时期西部文学的重要创作内容。雪漠作为西部文学新一代典型的乡土作家,长久的乡村生活经历和对西部贫瘠土地上农民生存现状的关心,使得他的写作笔锋集中在了西部农民的生存状态与心灵深处。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