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一个喻指的文本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hao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当代非裔美国文艺评论家小亨利·路易·盖茨的喻指理论为指导,以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看不见的人》对西方文学传统以及黑人民间传统所进行的喻指,从而证明《看不见的人》是一个复写与改写的文本。本文通过运用喻指理论,着眼于展现埃里森小说中强烈的喻指意识,揭示其作品的“复写”与“改写”的互文性特征。从而,说明埃里森成为当代美国文坛非裔文学先锋的理由在于他对回归非裔美国文化传统的诉求和他同时显示的超越种族范畴的人文思考。埃里森的小说不仅反映了埃里森谙熟非裔美国文化传统,而且精通西方文学,埃里森向我们呈现了各种文化的丰富性、多元性和创造性。   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是国内外学者对埃里森的代表作《看不见的人》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并且陈述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章试图探索解读埃里森及其小说《看不见的人》的新途径。   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小亨利·路易·盖茨的喻指理论。喻指理论为分析非裔美国作家文艺创作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喻指的概念涵盖性极强,分为语言、意象和文本的喻指。非裔美国文学的语言意象喻指在语言方面具有“言此意彼”的委婉性和启示性等特点。意象方面主要指对文化喻指意象的使用。而文本的喻指作为尤为重要的喻指形式,是非裔作家对存在于传统中的同一主题的修订和更改,使传统的文学生发出新的生命力。喻指理论能够提供解剖非裔美国作家创作小说的心理动机及其外在表现的论据,从而为客观准确地分析埃里森的小说提供了理论基础。借助于盖茨的理论,本论文将埃里森的小说分解为语言、意象和文本喻指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和第四章论述语言和意象喻指在文本《看不见的人》中的体现,详细地分析埃里森如何借用喻指性传承非裔美国文化传统,感悟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第五章是小说的互文性解读,探讨文本的喻指。最后一章是论文结论。总结了小亨利·路易·盖茨的喻指理论为分析非裔生活现实中的意义,深受盖茨的喻指理论的影响,非裔美国作家文艺作品具有双声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可以将这部具有喻指特征的小说《看不见的人》阐释为一个复写与改写的文本。  
其他文献
1976年,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刚问世,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汤亭亭以中国的风俗,传说,神话,历史典故等为基本素材,又溶入自己丰富的想象,结合20世纪美国的现实背景,创作了一
从东亚的视域来审视韩国古代的山水记游散文创作及其与中国的关联还没有得到国内学术界的系统研究,也是一块大有可为的领域。  韩国古代的山水记游散文是在中国的影响下发生
本篇论文主要研究法语中级学习者习得法语过程中的语际迁移现象。时间表达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我们的研究主题为法语学习者使用中介法语表达过去时间概念的方式
学位
谭恩美作为美国华裔作家中的重要人物,从1989年至今,先后写了五部长篇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通灵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拯救溺水之鱼》,这些作品被译成多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国际商务谈判是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谈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
近年来,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影视作品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影视作品传入国内,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但是大多数走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