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采用两种方案制备了美洛昔康的结肠定位递送系统,即以多糖为衣膜材料的两种包衣微丸和以多糖为骨架材料的凝胶胶囊.以在模拟胃液(pH1.2)和模拟小肠液(pH6.8)中的释放度为指标筛选处方,对优选处方进行模拟结肠环境中的体外评价和初步体内药动学评价.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微丸在模拟胃液和模拟小肠液中5小时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低于10%,在pH7.4的无酶磷酸缓冲液中30分钟可释放80%的药物.多糖凝胶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小肠液中5小时的累积释放百分率低于20%,在加入果胶酶的模拟结肠液中多糖骨架的溶蚀百分率显著高于在未加果胶酶的缓冲液中的溶蚀百分率.给予比格犬口服包衣微丸后,1小时在血中检测到模型药,3.45小时达峰(T<,max>=3.45h,C<,max>=8.47μg/ml),AUC<,0~∞>为264.85276μg·h/ml.与参比制剂比较(T<,max>=1.46h,C<,max>=6.75μg/ml,AUC<,0~∞>=152.36696μg·h/ml),包衣微丸的开始吸收时间、峰浓度和生物利用度与对照组相当,说明药物在上消化道吸收较完全,到达结肠的药物已经不多.给予比格犬口服多糖凝胶肠溶胶囊后,1小时在血中出现模型药,3.68小时达峰(T<,max>=3.68h,C<,max>=1.73μ g/ml),AUC<,0~∞>为52.72919μg·h/ml.与参比制剂比较(T<,max>=3.74h,C<,max>=6.96μg/ml,AUC0<,0~∞>=216.86554μg·h/ml),多糖凝胶肠溶胶囊开始吸收时间与达峰时间与参比制剂没有显著差别,但是峰浓度和生物利用度远远低于参比制剂,提示该系统在上消化道释放较少,大部分药物可以到达结肠.与肠溶胶囊相比,多糖凝胶结肠溶胶囊的吸收出现了明显的时滞(lagtime=10h),达峰时间为24h左右,但是生物利用度极低(C<,max>=0.697/0.400μg/ml,AUC0~96=27.80/13.71μg·h/ml).结合体内外评价试验结果可知,该研究中制备的包衣微丸结肠定位递送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处方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多糖凝胶胶囊可以将药物递送至结肠部位,但在结肠中的释放或吸收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