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带不同应用时长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dddes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的应用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就诊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8例患者,根据术中止血带的不同应用时长进行分组。单膝置换患者分为单长时组(A组22例),单短时组(B组16例)。对于双膝置换患者(20例)两侧止血带使用时长不同的另分为长时止血带肢组(C组20肢)与短时止血带肢组(D组20肢)。长时组(A、C组)止血带使用:开始切皮至骨水泥固化;短时组(B、D组)止血带使用:从安放假体开始,骨水泥固化后结束。A、B两组比较失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术后1周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C、D两组比较术后1天、4天、7天的疼痛、肿胀程度。采用Gross方程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采用HSS膝关节评分表评估术后患肢功能,测术后髌上10cm处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比评估术后患肢肿胀情况。
  结果: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周~1.5个月,平均1个月。单膝置换的两组在总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个月HSS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膝长时组(A组)与单膝短时组(B组)相比较,术中止血带的使用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血量更多、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更少、隐性失血量更多、术后1周HSS膝关节评分更低、出院前并发症发生例数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膝置换的两组在术后1天、4天、7天疼痛、肿胀方面有明显差异,短时肢组(D组)优于长时肢组(C组),P<0.05。
  结论:TKA术中缩减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仅不会造成更多实际总体血量的流失、手术时间的延长,还可减轻术后早期的疼痛肿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运用增视明目散对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治疗的临床观察及相关实验研究,以寻求中医药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的新方药,探明增视明目散对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治疗的作用机理及其形态学变化。  方法:1.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60例(共120只眼),年龄在8-15岁的的青少年肝肾不足型中度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增视明目散治疗组与观察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增视明目散配方颗粒剂治疗3个疗
学位
目的:采用苗医弩药滚针疗法及弩药液涂擦法两种不同的促渗方式,观察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弩药滚针组、弩药液涂擦组3组,每组30例,分别予普通针刺、弩药滚针及弩药液涂擦治疗,隔日一次,每周治疗3次,周六、日休息,每次治疗20min,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第15±1天、30±1天进行随访
目的:观察镜下改良内侧髌骨支持带紧缩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短期疗效。并通过收集双膝均存在髌股关节紊乱症患者的关节镜手术干预前后的CT及MRI资料,依次建立髌股关节紊乱患者双膝术前、术后(传统点对点缝合内侧紧缩术模型(传统术式)与经皮改良编织缝合内侧紧缩术模型(改良术式))髌股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探讨关节镜手术干预前后髌股关节接触面的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从而深入分析传统术式及改良术式对髌股关节生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探讨以腹针为主对癌症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探寻一种有效、安全的中医外治疗法。  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化疗后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西医常规给予止吐药;治疗组在常规止吐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腹针为主的针刺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是参考癌症支持疗法多国协会(The Multinational Association o
学位
目的:  基于补肾健骨方对斑马鱼模型毒效分析,并联合补肾健骨方对(肝肾不足型)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骨代谢、中医症候积分评分、血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补肾健骨方对(肝肾不足型)糖皮质激素使用者骨的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实验室研究部分:将补肾健骨方(颗粒剂)拆解后的内容物溶解在生理盐水当中配置成3个浓度剂量(100μg/ml、400μg/ml、1000μg/ml)干预斑马鱼胚胎发育,
目的:观察苗药鹳草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下肢残留疼痛、麻木的临床疗效,为运用民族医药方法治疗椎间孔镜术后下肢残留疼痛、麻木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选取2015年09月~2017年12月期间,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二科住院并且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4例,利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对各观察对象进行随机分组:鹳草汤组和甲钴胺组,每组32例。在相同的术后基础治疗处理下,鹳草汤组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鹳草汤
目的:应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并评估其近期疗效。  方法:对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例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评估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早期开始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术后第1、3、6、12个月复查,记录骨折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并评估各阶段髋关节Ha
学位
目的:探讨循经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的中医特色治疗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情况,从而为改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肢的肿胀疼痛程度,促进患肢术后的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及活动度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住院(2016年11月-2018年2月)且成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将其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编号,采用随机数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开始至2017年3月间行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病例3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四组:A组12例: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侧前路单钉棒内固定;B组8例:行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侧前路双钉棒内固定;C组7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D组10例:行后路椎
目的:通过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JOA评分、静脉血中IL-1α、TNF-α水平变化,评价神经节段穴位埋线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予依托考昔片60mg口服,每次一片,一日一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