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的行为,是国际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进行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它既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认知过程。
语境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语言学的多个分支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如语用学、语义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顺应论是涉及到语境的一个重要理论,由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其专著《语用学诠释》(Understanding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他认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三大特点,要对语言现象作出语用解释,就必须考虑四个方面: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基于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根据不同的语境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维索尔伦把语境分成两大类: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并提出了语境的动态生成观。而一些语言学家则把语境分成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三类。虽然分类方法不同,但是他们都认为,语境在语言使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口译活动是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接收并理解源语言,将其中的信息用目的语传达给听众。语境因素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译员根据语境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而这些选择,也反过来影响了语境。在此过程中,译员在语言选择、做出顺应时的意识程度是不同的。
本论文依据语言顺应论的基本主张,结合语言学家对语境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通过研究分析口译的过程,以及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对不同语境的顺应,来看语境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除此之外,本论文还将通过具体例子,例举并分析译员在具体语境中用到的口译策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希望能给译员的口译质量的水平提高提供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