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术后临床疗效以及可能影响术后临床效果的因素。 方法:采用随机式的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唐山市第二医院关节一科愿意接受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130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术后的6、12、24个月应用Lysholm功能评分评估患膝症状、功能恢复情况较术前是否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术后应用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及Ikeuchi评分评估患者的患病年龄、性别、BMI、症状持续时间及半月板撕裂类型是否对术后的临床效果有所影响。 结果:术后5例病人因中途更换治疗医院,另外10例病人因更换联系方式而失访,剩余115例病人均得到有效随访。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绞索、弹响等症状基本消失,无皮肤红肿、热痛,无关节内感染,过敏等不良反应,并且术后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与术前相比有了较大的好转。按Lyscholm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术前(P<0.05),手术后的6个月及12个月时间内,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无差异(P>0.05),术后24个月以后,由于患者自身的软骨退变及磨损,患者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劣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及Ikeuchi评分评价,患者的患病年龄、BMI、半月板破损类型及症状持续时间的长短对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术后的临床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对于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且术后临床疗效综合受到患者的年龄、BMI、症状持续时间及半月板破损类型的影响。年龄越小,BMI指数越低、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患者术后症状改善越显著,功能恢复越好;混合性撕裂患者术后临床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