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脉杓兰种胚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及表达分析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on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为兰科杓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细长的、横走的根状茎,叶片扇形;花序顶生,花大色艳,花期4-5月;蒴果近纺锤形,疏被微柔毛。生于海拔1000-2000 m的林下、灌木林下、林缘、溪谷旁、荫蔽斜坡等湿润和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上,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等地,日本也有分布。其具有一定药用价值,根状茎可入药,用于调经,祛风镇痛;皮肤瘙痒,无名肿毒等。自然状态下扇脉杓兰种子萌发率较低,限制了该物种的人工繁育及开发利用,研究发现,这与种胚形成有关。因此,研究扇脉杓兰种胚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揭示扇脉杓兰种胚发育的分子机制,利用转录组测序、miRNA及降解组测序对扇脉杓兰种胚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对扇脉杓兰进行内参基因的筛选。研究的主要结果为:(1)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扇脉杓兰种胚发育过程中5个时期所涉及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差异表达倍数大于等于2,P值<0.05为标准,在4个相邻比较组(PTvs NP、PFvs PT、PFvs PS、PSvs PE)中分别筛选出13761、3940、4556和6349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经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多细胞生物发育、激素响应和胚胎发育结束于种子休眠期等生物学过程,其主要参与的代谢途径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和蔗糖代谢。发现在扇脉杓兰种胚发育过程中一些关于种胚发育、内源激素相关的基因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调控种胚发育的基因为EMB506、MSI1、BOB1、ARP7、NFYA1、ARF4、HCC1。一些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响应、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在5个发育时期存在差异表达并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2)从扇脉杓兰转录组数据中筛选了ACT3、EF1、RPL26B、TIF3I1、SAMDC、CYP22、PP2A3、TUBB3、RPS4、UBC2、UPL1、RAN1共12个看家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以扇脉杓兰的幼根、茎、叶、唇瓣以及5个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为试验材料,12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幼根、茎、叶和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在以全部样品为材料时,CYP22、UBC2、TUBB3、RPS4表达稳定性好;PP2A3、TIF3I1基因在以不同组织为研究对象时表达最稳定;以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为材料时TUBB3、UBC2基因表达最稳定。以UBC2和TUBB3基因及其组合基因为内参基因,检测目的基因ASK1和SERK2的相对表达量,来验证UBC2和TUBB3基因及其组合作为内参基因的可靠性。这些稳定的内参基因对于扇脉杓兰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本研究中,在5个样本中分别得到了1463543、5084343、8692446、2127279、1631381条Valid reads。大部分数据分布在20-24 nt,符合Dicer酶切割的典型特征。对这些数据进一步分析筛选出320个miRNA,其中已知的miRNAs有282个,分别属于miR166、miR156、miR159等58个保守的miRNA家族。在这58个miRNA家族中,成员最多的家族为miR159,共包括13个基因。这些miRNA的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生物学过程、转录调控、蛋白质磷酸化、胚胎发育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途径。进一步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趋势分析,将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与转录组、降解组进行联合分析发现,miR156、miR171、miR160、miR166、miR168、miR390、miR5179家族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生长素响应、编码蛋白等生物过程。这说明生长素响应、蛋白相关的基因在扇脉杓兰种胚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体来讲,本研究以扇脉杓兰5个不同发育时期种子为试验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扇脉杓兰不同发育时期种子基因表达、miRNA表达以及靶基因,为揭示扇脉杓兰种胚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原产于美国大草原的一种暖季型草坪草。由于野牛草资源规模较为庞大,遗传多样性的重复性高给遗传研究和育种工作带来了困难。核心种质的构建能克服和缓解庞大的资源规模所带来的相应困难和压力,使对种质资源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成为可能。但是,仅利用表型和分子标记数据构建核心种质极有可能遗漏重要目标性状信息,从而影响了核心种质构建及评价的准确性。国内在野牛草的遗传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风貌受到强烈冲击,乡村建设刻不容缓。乡村植物景观作为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乡土特征并探究乡村植物的景观特征,让规划先行,有助于乡村风貌的保护和恢复,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址在位于江南的浙江省,选取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地区3种典型乡村聚落区的村庄作为样本,共计调查44个聚落(平原地区14个,丘陵
苎麻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纤维,4700年前就有人使用,中国是最大的苎麻生产国,所以苎麻也叫“中国草”。新中国成立后,麻类机械的科研发展迅速,现已研制出30多种剥麻机器,其中70%以上都是滚筒式剥麻机,但截止目前还没有一款剥麻机被大量使用。随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不足、人力成本增大、传统苎麻剥制机器制麻的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研制新型自动化苎麻剥麻机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经过对全国各地现有苎麻剥麻机
生物土壤结皮是高寒沙区重要的地表覆盖类型,在防风固沙、生态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有关增温对高寒地区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系统碳收支影响的研究较为匮乏,不能很好地反映高寒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青海共和盆地人工植被恢复区广泛发育的苔藓和藻类结皮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式增温装置OTC进行模拟增温,观测增温条件下两类结皮-土壤系统碳收支的日、月动态变化,探讨增温对生物土壤结皮-土
本文分析了浙北丘陵平原区乡村聚落植物景观的基本特征,运用SBE美景度评价法,评价了浙北丘陵平原区的植物景观美景度,探讨了对美景度影响大的景观因子,从而为当地植物景观的优化提供合理的建议。主要结果如下:(1)本次调查的丘陵平原区41个乡村聚落中,有553种植物,隶属于142科405属,数量较多的树种分别为榉树、香樟、桂花、水杉、石楠、柳树、桑树、榆树、山茶;将植物按不同的空间类型进行数量统计,结果表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动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其中关键环节逐步引起重视,而乡村聚落内部的乡村聚落树冠覆盖建设是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与核心要素,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北京市2017年6-9月0.5m高分辨率彩色航空影像,聚焦于林木树冠覆盖指标(UTC),在Arc GIS10.4技术平台下,从树冠覆盖率、功能类型组成、斑块粒级结构、景
人工林杨木是我国主要速生用材树种之一,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速生杨木存在密度小、材质软、尺寸不稳定以及易燃易腐等问题,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论文将硅石粉溶液化,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硅碱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碱料种类对硅石改性剂(S)性能的影响,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优化了硅石溶液化的制备工艺;进一步利用有机硅油和硅烷偶联剂对硅石改性剂进行有机杂化,研制了以硅石改性剂为主剂的渗透性好、高活性的有机杂化硅石溶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4)实验材料(对象)(5)实验条件(6)实验方法步骤(7)实验结果的记录或预测(8)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2)随机性原则(3)平行重复原则(4)单因子变量原则(5)设立对照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3.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提出的假设来具体设计
期刊
清香型白酒发酵是开放的多菌种自然发酵,大曲和环境均是其发酵微生物的来源。但是,大曲和环境对发酵微生物的影响有多大还不清楚。为了研究清香型大曲白酒酿造中发酵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我们以大曲、环境和发酵材料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微生物进行了高通量测序检测。通过对比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现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大曲和发酵材料。而且发酵材料中的假单胞菌属、嗜热子囊菌属、曲霉属在大曲中很少
本文以探究彩叶树种呈色物候一般规律为目的,首先通过色彩提取获得该地区的色彩空间,并对全年7个时期呈色进行色系划分,从而得出不同色系所占的时期量值。然后对树种7个时期呈色进行SBE评价分析,得到综合美景度评价最高的树种、每个时期美景度最高的树种以及每种树木美景度最高的时期,从而在色彩上为园林植物配置提供新思路。同时将7个色彩时期转变分为8个物候期,得出其在12物候季节中出现的频率,根据物候出现频率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