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颗粒物沉积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如火力发电、化工、机电和制药等领域。其中,火力发电中采用静电除尘器来脱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对于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然而对于微纳米尺度颗粒存在明显的穿透窗口。为此,通过降低烟气温度使得烟气湿度提升,增加了接触表面间的粘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细颗粒脱除效率、实现超低排放。当飞灰颗粒在静电力和流体曳力作用下运动到集尘板表面时,飞灰颗粒与集尘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600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576030和No.518760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DUT16ZD2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物沉积现象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如火力发电、化工、机电和制药等领域。其中,火力发电中采用静电除尘器来脱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对于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除尘效率达到99%以上,然而对于微纳米尺度颗粒存在明显的穿透窗口。为此,通过降低烟气温度使得烟气湿度提升,增加了接触表面间的粘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细颗粒脱除效率、实现超低排放。当飞灰颗粒在静电力和流体曳力作用下运动到集尘板表面时,飞灰颗粒与集尘板表面发生碰撞,入射速度低于临界捕集速度时,颗粒粘附在集尘板上;另一方面,集尘板表面由于飞灰颗粒不断撞击以及烟气腐蚀作用,变得凹凸不平,从而表面粗糙度对飞灰碰撞过程中的粘附力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开展了不同湿度、不同表面粗糙度条件下微米级颗粒在近壁面碰撞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搭建了微尺度颗粒与表面碰撞的实验系统,实验采用内蒙锡林郭勒无烟煤、辽宁抚顺烟煤和新疆准东贫煤三个煤种,制备成粒径为7±1μm的飞灰颗粒,颗粒输送管道和碰撞区域相对湿度在35%-65%之间,重点分析相对湿度和颗粒物性对碰撞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入射速度的增加,飞灰颗粒由弹性变形逐渐转变为塑性变形,法向恢复系数呈现先增加再平缓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对比颗粒物性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发现,当塑性屈服速度减小、密度和杨氏模量增大时,促进颗粒沉积;研究发现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接触表面间形成液桥,从而增加毛细力作用,使得恢复系数随之减小;相对湿度和接触角对毛细力的影响显著,温度对其影响较小,范德华力被削弱。在上述实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湿度条件下颗粒与平板碰撞过程的机理研究,探究恢复系数随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干燥条件下颗粒碰撞动力学模型,引入毛细力作用,获得相对湿度对阻尼系数、接触时间、接触位移和临界捕集速度等参数的影响机理,发现在弹性接触范围内,阻尼系数受颗粒入射速度影响较小,受相对湿度和颗粒物性的影响显著,呈现出随相对湿度、密度和杨氏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接触表面间形成的液桥阻碍颗粒与平板接触,导致接触时间和临界捕集速度增加,有助于颗粒团聚;基于法向恢复系数随相对湿度非线性变化的实验结果,对斯托克斯数和弹性参数进行修正,适用于不同湿度条件下恢复系数的预测,从而获得了恢复系数随相对湿度变化的理论预测关系式。在颗粒输送和碰撞区域干燥条件下,开展了碰撞表面粗糙度对二氧化硅球形颗粒与表面碰撞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表面粗糙度范围是RMS19.76-236.92nm,获得了法向恢复系数随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上述粗糙度范围内,表面粗糙度增加了粘附能和摩擦损失,使得恢复系数减小;当入射速度在临界捕集速度附近时,表面粗糙度对恢复系数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入射速度的增加,颗粒粒径对恢复系数的影响占主导。在相对湿度35%-80%条件下,对二氧化硅球形颗粒与粗糙表面碰撞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实验和理论研究,获得了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表面粗糙度对法向恢复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粗糙表面削弱了毛细力作用,当相对湿度较低时,颗粒与粗糙凸起之间形成液桥,接触表面间很难形成完整的液桥;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颗粒与粗糙表面接触区域逐渐形成完整的液桥,毛细力对碰撞过程的影响增强;建立了相对湿度较低时毛细力计算模型,获得了毛细力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规律。
其他文献
钌(Ⅱ)配合物因具有Stokes位移大、可见光激发、抗光漂白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发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开发以揭示生理活性组分在体内和体外的作用功能。此外,由于钌(Ⅱ)配合物荧光分子探针通常具有较长的发光寿命,使其可用于时间分辨发光分析,极大地提高了其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性能。本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成功设计合成了四种可用于生理活性组分特异性检测的新型钌(Ⅱ)配合物磷光分子探针,并考察了其在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新型多功能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其框架内可引入高密度且规则有序排列的有机染料分子,因此在可见光光催化有机合成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见光光催化旨在最大效率的利用储量丰富的太阳能,而很多MOFs光催化材料尚存在太阳能利用率低、功能单一等劣势。将多种光活性配体同时引入到同一框架中,可显著改善MOFs的光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使得到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基于此,本论文采
反问题在地球物理、工业控制、医学成像等研究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反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反问题的数值求解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反问题已经成为应用数学中发展最快、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两类反问题设计了高效的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型算法,并对算法的收敛性、迭代复杂度等进行了理论分析.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带偏微分方程(PDE)
Fock空间上的算子理论是泛函分析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在调和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讨论了 Fock-Sobolev空间上的Hankel乘积与Haplitz乘积,刻画了 Fock-型空间上的有界,紧,与Schatten类复合算子.此外,研究了作用于不同Fock-型空间上的加权复合算子.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全纯函数空间上算子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首先回顾了 Fock空间上的复合算子
含偶氮苯基液晶高分子网络(Azo-LCNs)结合液晶的各向异性、橡胶的弹性及偶氮苯的光致异构化特性,具有优异的分子协同作用及多尺度协同变化的特点,在光或温度等外界刺激下,通过改变自身体积或形状执行宏观运动,作为软体驱动材料的开发在航空航天和生命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Azo-LCNs作为典型的软材料,其性能通常受限于材料的机械强度,且当前合成的Azo-LCNs结构可控性较差,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约束优化问题(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s)在优化理论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在工程、国防、经济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求解约束优化问题的一类关键方法是将其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如罚函数方法、Lagrange对偶方法和两阶段方法.当问题的目标函数或约束函数带有特殊结构时,两阶段方法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这种结构带来的在计算和理论方面的优势.若原问题是非光滑约束优化问
六角系统(苯系统)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起源于苯类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研究.六角系统是一个没有割点的有限连通平面图,并且每个内面都是单位正六边形.在化学图论中,考虑苯类碳氢化合物,若忽略氢原子,则碳原子的骨架结构就对应着一个六角系统.其中碳原子对应六角系统的顶点,碳碳之间的单键或者双键对应六角系统的边.碳碳双键对应六角系统的一个Kekulé结构,也就是图论中的完美匹配.Kekulé结构及其相关性质对于
本文主要研究与连通性相关的子图存在性问题.首先从Mader猜想出发考虑了 2-连通图中保持连通性的树的存在性.其次证明了 4-连通平面三角剖分图中可收缩子图的存在性.最后研究了连通度条件下的广义Turán问题,给出了特殊图类中所含给定完全二部图数目的最大值.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了图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且介绍了图的连通性,特定子图存在性以及广义Turán问题的研究背景.最后列出了本文的主要结果.
随着杆系结构在民用和工业等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深入了解其受力特点和失效模式已成为工程设计人员的迫切需求,而非线性数值分析方法可有效获得杆系结构的损伤破坏过程,为研究其灾变机理和性能评估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已有研究针对杆系结构非线性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提出了许多分析方法,可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基于构件层面的宏观分析方法,具有建模简单、计算量小等特点,但不能实现局部区域的精细化模拟;第二类为基于材料层面的非
大量的海上观测(察)表明,畸形波是一种广泛存在(近海直至各大洋)且具有突发性和能量集中性的异常大波浪,其存在的广泛性、非小概率性、突发性、超常破坏性,给海洋工程结构及航行船舶安全带来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现有相关规范的设计标准,通常采用不同重现期的H1%大波作为设计波高,近乎无视畸形波的存在,这促使工程及学术界对畸形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以典型且具有工程背景的两种浮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