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并且相互包容,赣南民歌发展历史长于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又是在赣南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源而来的,笔者在三个章节中分别从两者的基本概述、音乐演唱特征以及相互借鉴发展三个方向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的。笔者首先在第一章就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二者的历史沿革以及基本特点分别从广度、深度上对他们的唱腔进行了研究论述。在历史渊源上,赣南民歌要早于赣南采茶戏,赣南民歌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即秦汉以前)的山歌、伐木歌,之后唐宋农业的大发展促使了田歌的盛行;明清两代赣南茶叶产业的日益发展出现了茶歌,直到现代的赣南民歌。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明朝中叶赣州安远县九龙山的“采茶歌舞”明末清初九龙山茶区与广东茶商进行茶叶商贸活动中把原来的《茶篮灯》延伸发展成《九龙山摘茶》形成了赣南采茶戏;在种类划分上,赣南民歌依据其音乐节奏类型以及音乐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客家山歌、民歌小调、劳动号子,赣南采茶戏根据唱腔分为灯腔、路腔和茶腔。第二章是全文最为重要的章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有关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的曲谱以及文献资料分别从她们各自的音乐以及演唱特色进行分析探究,音乐特点主要是从衬词、伴奏器乐以及结构这些方向来分别研究,演唱特色方面则分为了三大块去研究:唱法、语言和腔调,之后还分别从这三个部分分析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演唱上的异同,可以说研究下来两者几乎都是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二者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各有千秋风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所以在第三章当中,笔者提出了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可以相互借鉴和发展的方向,并且特意在国家重视民族音乐非物质遗产的好政策好光景下研究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我们的采茶戏。对赣南民族音乐的未来进行了美好的描绘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