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民歌与赣南采茶戏的演唱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lan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并且相互包容,赣南民歌发展历史长于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又是在赣南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源而来的,笔者在三个章节中分别从两者的基本概述、音乐演唱特征以及相互借鉴发展三个方向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的。笔者首先在第一章就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二者的历史沿革以及基本特点分别从广度、深度上对他们的唱腔进行了研究论述。在历史渊源上,赣南民歌要早于赣南采茶戏,赣南民歌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即秦汉以前)的山歌、伐木歌,之后唐宋农业的大发展促使了田歌的盛行;明清两代赣南茶叶产业的日益发展出现了茶歌,直到现代的赣南民歌。赣南采茶戏起源于明朝中叶赣州安远县九龙山的“采茶歌舞”明末清初九龙山茶区与广东茶商进行茶叶商贸活动中把原来的《茶篮灯》延伸发展成《九龙山摘茶》形成了赣南采茶戏;在种类划分上,赣南民歌依据其音乐节奏类型以及音乐的形态特征大致可分为:客家山歌、民歌小调、劳动号子,赣南采茶戏根据唱腔分为灯腔、路腔和茶腔。第二章是全文最为重要的章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有关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的曲谱以及文献资料分别从她们各自的音乐以及演唱特色进行分析探究,音乐特点主要是从衬词、伴奏器乐以及结构这些方向来分别研究,演唱特色方面则分为了三大块去研究:唱法、语言和腔调,之后还分别从这三个部分分析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演唱上的异同,可以说研究下来两者几乎都是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文化底蕴,二者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各有千秋风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所以在第三章当中,笔者提出了赣南民歌和赣南采茶戏可以相互借鉴和发展的方向,并且特意在国家重视民族音乐非物质遗产的好政策好光景下研究了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好我们的采茶戏。对赣南民族音乐的未来进行了美好的描绘和祝福!
其他文献
萧娴是我国当代书法史上著名的女书法家,被誉为“金陵四老”之一。作为一代大家,萧娴先生一生致力于碑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其创作范例为后代书家学者提供了学习研
为使红外探测器在振动干扰的环境下仍具有足够高的探测率,必须降低其因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幅度。控制探测器振动噪声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控制其机械振动幅度,尤其是共振振幅。采用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我国精神卫生立法的立法环境和国际精神卫生立法的动向,通过对我国的专门性精神卫生立法的评价,来了解我国精神卫生立法之间的差异和与国际标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舆论监督作为党和国家整个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党风、密切干群关
短时记忆是口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一直以来,背景知识和口译短时记忆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是前人的研究多数以经验总结和思辨研究为主,鲜见通过实验性研究展开分析的研究
目的观察温养督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下肢麻木的临床效果,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以督脉亏虚为基本病机认识的临床意义及温养督脉法治疗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黄散(CRP)对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核因子κB受体激活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的影响,探讨复方大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也日益备受人们的关注。高校校园的监控设备成为管理校园安全问题的关键。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监控系统网络化、复杂化、资金成本也
西双版纳景洪市贸易口岸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本文以景洪市的两个国家一类贸易口岸地区——景洪码头地区和西双版纳机场地区为例,进行官方工作、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公共服务、
旅游业己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许多地方的支柱产业,同时也带来了旅游地的非生态化发展。本文以旅游地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选取滇东典型旅游地—罗平县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