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强调中等教育阶段地理教育应该增加利用抽象资料来扩展学生的实际经验,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所强调的:知识学习是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但因学生有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都是个体知识建构的过程。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此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强调教学要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有机联系,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在本研究中笔者将所在的学校高中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区内多位地理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当下地理课堂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分析归纳促进学生建构学习的地理课堂学习环境的特征,界定在本研究中学习环境的基本组成。从而形成地理学科学习环境设计和实践的案例,为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1.促进学生建构学习的学习环境由真实的任务、支架作用的发挥、深度的协商交流和评价任务中反思四大部分组成。其中在任务创设时,情境的真实性是关键,学生知识基础和经验是起点。2.高中地理学科课堂学习环境创设基本上课分为五大类:通过设计实验模型创设出建构学习的环境,这一类学习环境设计在高中地理中的地球运动、月球、板块运动等内容都可以应用。逻辑推理类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在高中地理的大气圈、水圈等内容学习时可借鉴。设计实验模型类,主要在地球运动、月球逻辑推理类、实地调查研究类、案例分析类和实践应用类。实地调查研究类,为学生构建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符合建构主义强调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过程,体验知识建构过程。这一类学习环境创设可以在高中地理的人口、城市等章节中应用。通过真实案例设计学习任务这种学习环境的创设,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源,设计出一些问题,为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搭建支架,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究、解决的过程,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习。这一类学习环境创设可以在高中地理的产业结构、地域文化等章节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重点在于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互帮互助,完成知识的建构。本研究努力搭建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地理知识系统的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地理。由此希望能给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