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与目的母体产道中的脱落胎儿细胞由于含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以及胎儿的整套基因组信息,而在非整倍体疾病、染色体微缺失、单基因性疾病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等遗传性疾病的无创产前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脱落胎儿细胞的分离与鉴定仍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此外,目前尚缺乏对这些稀有细胞进行充分的胎源性验证;另外,目前这些稀有胎儿细胞在单基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应用仍需探究。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建立一种快
【基金项目】
:
广州市健康医疗协同创新重大专项(20170402021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母体产道中的脱落胎儿细胞由于含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以及胎儿的整套基因组信息,而在非整倍体疾病、染色体微缺失、单基因性疾病以及新生儿溶血病等遗传性疾病的无创产前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脱落胎儿细胞的分离与鉴定仍缺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此外,目前尚缺乏对这些稀有细胞进行充分的胎源性验证;另外,目前这些稀有胎儿细胞在单基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应用仍需探究。因此,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用于脱落滋养层细胞的鉴定与分离;同时,我们将单细胞分离的胎儿细胞进行深入的、多位点的胎源性验证;在第三部分中,我们还将这些稀有细胞运用于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中,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从而评估其在地中海贫血等单基因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1.通过ddPCR与qPCR评估脱落胎儿细胞的数目;通过显微镜荧光定量与流式细胞术等评估滋养层细胞与母体细胞差异,建立脱落滋养层细胞新型鉴定方法(内质网染色结合线性判别分析,ER-LDA);评估ER-LDA在细胞系模型与临床标本中的检测效果。2.通过单细胞分离,获取滋养层单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分析脱落滋养层细胞的蛋白标志物表达情况;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验证这些稀有细胞的胎源性。3.收集多个α地中海贫血与β地中海贫血孕妇病例样本,利用稀有滋养层细胞对相应的突变位点进行检测与分析;qPCR检测母体DNA与稀有滋养层细胞RHD分型,评估其用于新生儿溶血病产前检测的可能性;稀有滋养层细胞进行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评估其在检测其他单基因性疾病致病位点中的可行性。实验结果1.脱落滋养层细胞个数约为72-5150个;内质网染色后滋养层细胞的荧光强度约为鳞状上皮细胞的3.13±1.13倍,为白细胞的2.64±0.73倍;通过ER-LDA分析,可在细胞模型中获取敏感性为99.0%、特异性为98.75%、准确性为98.83%的滋养层细胞的鉴别能力;另外,通过ER-LDA获取的单细胞基因组扩增覆盖度良好。2.通过ER-LDA分离临床标本中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多个共同特征;均为HLA-G表达阳性或β-hCG阳性;FISH以及SRY-PCR检测候选男胎细胞可观察到Y染色体阳性信号;19个STR与22个SNP位点分析表明这些稀有细胞为胎儿来源性。3.稀有胎儿细胞可成功用于--SEA地中海贫血、-α4.2地中海贫血、多种β地中海贫血类型的突变检测,其检测结果与有创穿刺检测结果一致;通过稀有胎儿细胞RHD基因分型推测的RHD型别与血清型结果一致;稀有滋养层细胞WES分析可获取大量与疾病相关的变异位点,表明其可用于其他单基因性疾病突变位点的筛查与检测。结论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有效的滋养层细胞鉴定方法,通过单细胞分离获取的稀有滋养层细胞具有完整的胎儿基因组,可用于多种地中海贫血亚型的产前诊断、RHD基因分型以及其他单基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血管生成在生物体内损伤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有动物实验证实硫酸铜能促进角膜血管生成。同时硫酸钙也能促进胫骨骨缺损周围血管形成。另外含铜生物陶瓷材料证实具备促成骨效应。于是本实验制备硫酸铜及硫酸钙复合材料,旨在验证复合材料理化表征及促血管和骨修复效应。方法1、含铜硫酸钙胶合剂的制备、物理表征及体外降解实验通过按照固定固液比例物理混合α-半水硫酸钙粉末和不同浓度的五水硫酸铜溶液,通过制模得到圆
研究背景及目的:肿瘤微环境作为肿瘤细胞存续的外环境,是影响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键因素。肿瘤中的肌成纤维细胞,也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是肿瘤微环境的主要间质细胞,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发现,Musashi2(MSI2)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并与CAF介导的肿瘤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本研究拟探究肌成纤维细胞中MSI2影响
研究背景: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因其具有良好的成牙潜能、获取方便、来源广泛的特点,被认为是牙髓再生术的理想种子细胞。研究发现Mg2+转运蛋白TRPM7和CNNM4突变后导致牙本质矿化不全,低Mg2+饲料饲喂小鼠使牙本质和牙釉质矿化明显不足,表明Mg2+在牙发育矿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Mg2+及其转运蛋白TRPM7诱导
结直肠癌(CRC,colorectal cancer)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分别排名第三和第二位。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是居高不下,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多种信号通路和基因变化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胺(Polyamine)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往往需要维持多胺的高
背景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由于肝脏解剖复杂,即使采用先进的出血控制、肝实质离断及止血技术,术后仍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复杂性肝癌(complex hepatic cancer,CHC)手术。C ouinaud分段法是依据肝脏解剖标志进行人工分段的,而血流拓扑学分段法是依据门静脉在肝内的血流拓扑结构关系进行分段的,两者均在临床广
研究背景胃癌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主要的恶性肿瘤致死病种之一。目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尽如人意,亟待开发新型抗癌药用于进展期或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近年来,以自噬为靶点的治疗是癌症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植物来源的化学物质是临床药物的宝贵来源。海南地不容含有克班宁、氧化克班宁等多种天然的阿朴啡生物碱。尽管有研究表明,克班宁对一些癌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但氧化克班宁在癌细胞中的作用和机制鲜为人知。
背景:神经胶质细胞瘤(glioma)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目前无最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给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深入解析胶质瘤的发病机制是未来降低发病率、复发率及死亡率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重大需求。已有的研究表明:微环境在肿瘤进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执行者,在利用肿瘤微环境的同时,还
研究背景和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1]。全球范围内,每年新诊断的膀胱癌患者超过350,000名[2]。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肿瘤的首位,男性患病率是女性患病率的3倍,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主要发病年龄位于50~70岁[1],近年来发病率呈现稳中上升趋势。其中,大约90%的膀胱癌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复发
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全球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死亡率位第四位。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HCC-ICC
第一部分 新西兰兔脊髓血供来源的解剖学研究目的:描述新西兰兔脊髓各节段血供的来源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10只成年新西兰兔,从升主动脉灌注红色硅胶,经10%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解剖学研究。结果:新西兰兔的颈段脊髓血供主要来源于椎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胸段脊髓血供主要来源于肋间最上动脉、肋间动脉和肋下动脉;腰段脊髓血供主要来源于腰动脉、骶正中动脉;骶尾段神经根丝主要由髂内动脉和骶正中动脉供血。供应脊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