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脆硫铅锑矿的处理、高锑低银铅阳极泥的传统处理工艺现状、立方晶型锑白的制备等进行了全面的综述。针对目前高锑低银铅阳极泥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控制电位氯化浸出—蒸发浓缩—连续蒸馏方法处理高锑低银铅阳极泥,以制备立方晶型锑白,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同时平衡原理,对三氯化锑浸出液中PbCl2、AgCl溶解度进行详细的热力学分析,从理论上论证了氯盐体系中铅锑分离和锑银分离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绘制标准状态下不同体系中E—lg[Cl]T图、氯化铅的溶度积与lg[Cl]T的关系图和不同锑浓度下氯化铅的溶解度曲线,以及氯化银的溶度积与lg[Cl]T的关系图和不同锑浓度下氯化银的溶解度曲线。结果表明:难溶盐PbCl2只在一定的氯离子浓度范围内才能稳定存在。当体系中锑的浓度不断增加,难溶盐PbCl2稳定存在的氯离子浓度范围有所增大,铅溶解度也随之降低,铅溶解度小于0.005mol/L的总氯浓度范围不断扩大,可有效实现铅锑分离。同样地,难溶盐AgCl只在一定的氯离子浓度范围内才能稳定存在。当体系中锑的浓度不断增加,难溶盐AgCl稳定存在的氯离子浓度范围有所增大,银溶解度也随之降低,银溶解度小于0.00001mol/L的总氯浓度范围不断扩大,可有效实现银锑分离。采用控制电位氯化浸出—浓缩—连续蒸馏方法处理高锑低银铅阳极泥,以制备立方晶型锑白,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浸出液采用氯化钠可以除去91%的氟硅酸根离子,采用浓缩方法在蒸发温度为120℃时可进一步除去溶液中的硅和氟。2、控制电位氯化浸出过程中溶液的电位高低决定浸出渣的物相,控制溶液电位在430mV以上,浸出渣中主要以PbCl2和AgCl存在,无单一贱金属的峰发现,而控制溶液电位在380mV以下,浸出渣中还存在金属锑单一物相。在控制溶液电位在450mV的条件下,阳极泥中的金属银和铅被氧化后大部分是以AgCl (S)和PbCl2(S)的形式沉淀于浸出渣中,有少部分以配合物的形态进入溶液,还有部分银以金属态存在于浸出渣中。3、采用铅阳极泥还原浸出液中的高价锑离子,还原过程温度为80℃,还原时间为2h,铅阳极泥中的金属可还原氯化浸出液中的五价锑离子,还原后液中五价锑的含量仅为0.60g/dm3,而阳极泥中呈氧化态的锑被氯化浸出液中的盐酸溶解浸出而进一步提高溶液中的锑含量。采用蒸发浓缩的方法可将氯化浸出液加热至120℃使其中的硅化合物基本蒸发出来,以防止其在后续连续蒸馏过程中蒸发,在冷凝过程结晶,堵塞冷凝器管道,影响蒸馏过程的进行。蒸发冷凝过程结晶物的主要成分是无定形水合二氧化硅。还原液冷却结晶产物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银和氯化铅,还原液经自然冷却降温处理,氯化银和氯化铅的溶解度大幅下降,可进一步富集铅和银,提高铅和银的直收率。4、浸出液的连续蒸馏过程的生产能力取决于蒸馏速度,蒸馏速度随蒸馏负压增加而逐渐增大;蒸馏速度随着蒸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砷蒸馏率随一次蒸馏温度升高而增加,砷的蒸出量在135-150℃温度区间内达到最大,当温度达到180℃时,砷的蒸出率仍只有95.2%。二次减压蒸馏产品三氯化锑纯度已达99.94%,杂质含量很低,符合化学试剂级产品质量,三氯化锑的蒸馏率达99.0%以上。5、当氯氧锑中和转化反应溶液中存在酒石酸铵时,pH下降速度变慢,而存在EDTA时,pH急剧下降。在酒石酸根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氯氧锑在中和转化为单一的立方晶型锑白。而在EDTA存在的情况下,中和转化为斜方晶型锑白。当n(Sb):n(C4H4O62-30:1时,中和转化产物呈八面体结构,而且菱角分明。锑白的白度和成分达到国家产品标准要求。6、铅银渣采用碳酸盐转化、硅氟酸浸、氨水浸银以及水合肼还原处理,银以银粉回收,直收率和总回收率分别为97%及98.12%;铅以硅氟酸铅溶液回收补充铅电解精炼贫化的铅离子,铅直收率及总回收率分别为86.26%及99.12%。蒸馏残渣采用盐酸浸泡,盐酸酸浸液可分步水解回收锑和铋,将盐酸酸浸液加水水解,先水解沉淀氯氧锑,所得氯氧锑返回控制电位氯化浸出系统进行回收;再将水解母液用稀氨水溶液调节pH值进一步水解成氯氧铋;而中和水解母液则经铁粉置换可回收海绵铜。该工艺是可行的,可回收了蒸馏残渣中的有价金属铜、锑和铋。回收率均在95%以上。7、从高锑低银类铅阳极泥制备锑白的锑总回收率达98%以上,试验重现性比较好。伴生金属铅和银主要分布在浸出渣、还原液冷却结晶产物和蒸馏残渣中,三者总和均达100%。而铋、铜等则主要富集在蒸馏残渣中,分别为99.04%和98.16%。砷则主要富集在连续蒸馏馏出液中,占90.42%。需经济合理综合考虑稀盐酸的回收处理得到的盐酸浓度与浸出过程中投入盐酸浓度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