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会心理研究——从和谐社会的高科技时代背景谈起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在科技需求心理与尚和心理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点,使得科技需求心理更加理性化,从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分析了近代、现当代科技需求心理的嬗变。近代科技需求心理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不足;现当代科技需求心理的过分膨胀又使得科技被万能化、神秘化,高科技条件下,科技需求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从社会心理的层面实现科技需求心理与尚和心理相融合。具体途径包括:①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尚和心理进行重新认识;②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上,实现科技需求心理与尚和心理的融合;③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层面上,实现科技需求心理与尚和心理的融合;④发展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如社会管理技术等)相结合的大科学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翻译即解释”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著名的论断。自斯坦纳将它在翻译实践中发扬光大后,这个论断流传的愈发广泛,其中蕴含的解释学方法的确为翻译理论的发展拓展了领地,甚至由此形成
学位
逐步缩小区域科技差距,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于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节约、创新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科技投入与产
本文沿着西方精神模式即神话→艺术→哲学→科学,从“毛虫”到“蝴蝶”的发展飞跃的历程,对西方人学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即自我意识,进行从萌发到发展的历时评析。本文的要旨是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