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拉》的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zerov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因其《宠儿》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裔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不仅是她个人的文学生涯成功的标志,也体现了非裔美国黑人女性在被男权与白人双重边缘化的境地中发出的“她们自己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托尼·莫里森以自己的文学成就,书写的是她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独特的女性主义话语方式探索美国黑人女性在后现代语境中获取身份认同的艰难旅程。《秀拉》是托尼·莫里森早期的一部作品,自1973年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对《秀拉》的研究不可谓不多,但大部分研究都是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进行的,研究者们以其对莫里森及其《秀拉》的个人化感受和主观理解对这部小说展开批评。作为莫里森文学话语的具体表达,《秀拉》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传达着作家关于女性命运和身份的意识形态取向。因此,本文因循文体学批评注重从语言层面做客观分析、揭示语篇信息深层意义的优势,以萨拉·米尔斯的女性主义文体学思想为基础,从《秀拉》的语言特征的分析入手,对隐含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揭示。该研究不仅对《秀拉》的文体特征进行探讨,同时也为托尼·莫里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本研究除了第一章的介绍和第五章的结论外,主体部分分别为:第二章从词汇层面的语言特征对《秀拉》进行女性主义文体分析;第三章借用了语义学的预设推理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系统两种理论对《秀拉》进行句法层面的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第四章集中在语篇层面的分析,主要从象征手法尤其是主导象征对语篇衔接和整部小说主题意义的承载、人物结构的语篇意义以及叙事视角对叙事结构的作用几个方面,分别对《秀拉》在语篇层面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女性主义文体学分析能够为更好地理解托尼·莫里森的女性主义话语方式和《秀拉》中的女性主义倾向提供阐释。
其他文献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本主义不断发展以来,Stevick(1976年)和Krashen(1981)发现,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Elaine等人(1989年)和Schinke-liano(199
学位
长期以来,感叹词被学者界定为用来模拟自然声音、表达特定情绪情感的词,并将其视为拟声词的一种。然而,随后的许多研究表明并非所有的感叹词形成的原因都可笼统地归为对自然声音
连贯是英语写作的重要方面。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人多数的语言学家及教师都将写作中连贯研究的重点放在衔接机制上,譬如语法和词汇衔接,而忽视了从语篇元功能及主位推进模式来研
学位
语言学习不仅涉及到认知能力和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也不可避免的参与其中。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轻情的教学失衡状况,导致了外语教学
学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社会生活同质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从事外贸活动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应地,英语作为贸易交流的工具,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