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合网架是一种由钢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空间结构.它把网架上弦用钢筋混凝土平板(或带肋板)代替,下弦杆和腹杆仍然用钢材.这种空间结构充分发挥了钢材受拉性能好和混凝土宜于受压的各自优点,又使结构承重和围护功能合二为一,是一种优良的结构形式.这种空间结构形式自80年代应用开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空间结构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其设计计算复杂且施工难度大.首先其混凝土板由平板、肋梁和交叉梁组成,故混凝土平板为三角形板,预制构件时模板很难制作;其次将混凝土板和钢结构组合时,由于施工误差,板与板之间预留缝要么过大,要么过小,使混凝土上弦板和钢结构节点的焊接困难,焊缝质量难以保证;再者,灌缝后,肋梁混凝土与灌缝细石混凝土粘接并不理想,实际上肋梁之间并不能连成整体,使计算模型与实际结构存在偏差;另外在作屋盖时易渗水而影响使用.杆板式组合网架直接将上弦现浇为一块整板,可作为楼盖或屋盖,承重及围护效果要明显好于普通组合网架,设计及施工也简单很多.自2000年起,这种结构形式在几个工程中实际应用后,业主反映效果很好.该文主要研究了杆板式组合网架结构的动力特性.介绍了杆板式组合网架这类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型钢、杆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多种杆板式组合网架的整体结构及其主要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通过计算,理清了其自振特性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影响因素.并在ANSYS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抗震规范,利用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进行编程,对其在一般场地条件下的多个实际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杆板式组合网架结构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此外,该文还将杆板式组合网架自振频率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组合网架设计中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估了近似算法的可靠性,分析了近似算法的误差原因及实际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改善杆板式组合网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合理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