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业生产率逐步提高,农村出现富余劳动力,加之城市工业化大发展急需新的技术工人补充,农村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第三次民工潮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如何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的质量和效果,值得重视。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前技能培训作为研究角度,运用理论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立足于淮安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共有特征和价值取向,在总结淮安市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前培训服务及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从新生代农民工向非农业和城镇发展变迁逻辑中去分析当前“农民工转移”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如:淮安市地方各级政府对新生代工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各类培训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态度、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实效;以及城市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心、支持和接纳等诸多问题。以农民工转移理论、企业需求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需求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密切关系,系统地对淮安市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前培训整体设计,开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前技能培训理论研究的新思路,促进形成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效性的理论内容。本文针对淮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议政府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统筹规划与管理,整合培训资源,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对各种培训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培训的投入,努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使政府管理更有效,培训机构更正规,企业培训更主动,社会各界更关心,从根本上激发新生代农民工个人主动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尽快把缺乏技术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转化为市场经济需求的合格产业工人,以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的形势,最终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