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力学经验法车辙预估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e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对于路面的服务水平有显著的不利影响。多个国家的路面设计方法将车辙深度预估或控制作为重要的设计指标,而我国现行的设计规范尚未列入该指标。因此,在路面结构设计中对车辙的控制缺少可量化的技术手段。本文依托《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修编项目,研究与我国工程现状相适应的,基于力学经验法的沥青层车辙深度预估方法,为规范修编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建立了包含力学参数与指标、温度等效、轴载换算、试验指标的沥青层车辙深度预估方法,将常用的沥青混合料轮辙试验与路面车辙深度建立了量化的关联,在路面车辙控制方面实现了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的结合。所作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现场测试了50余种工况下,3种路面结构的沥青层层底应变值,以此为基础,论证了代表国际发展趋势的结构层动态模量参数的合理性,提出了不同路面结构的层间联结状态参数,成为力学经验法车辙深度预估的力学基础。  (2)在轮辙试验(596组数据)的基础上对以往研究的代表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增加了模型参数拟合的数据量,提高了模型对原材料、级配组成等因素的外延能力;此外,模型中引入空隙率参数,以提高模型对不同工程状况的适应性。  (3)在室内预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2个典型路面结构480种工况的计算分析,提出了车辙深度预估室内模型到现场模型的转换关系,构建了6参数沥青层车辙深度预估模型。采用江苏92个路段多年的车辙检测数据,验证了模型中交通量指数取值的合理可靠;采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ALF加速加载试验和东南大学环道试验数据对模型验证,研究表明模型的预估误差在10%左右。  (4)针对车辙深度预估模型中累计交通量计算的问题,对212种沥青层模量和厚度组合,采用4种方法分析了沥青层车辙深度预估轴载换算参数,双联轴和三联轴轴组系数分别取2.0和3.0、轮组系数取13.5、换算指数取3.756。  (5)根据沥青层车辙深度预估模型,对98个代表性地区进行了等效温度计算,提出了根据公路所在地区的常用气象资料和海拔高度推导等效温度的计算公式。  (6)通过对不同路面结构在不同气候、交通条件下沥青层车辙深度的预估分析,根据路面容许车辙深度,提出了不同气候、交通条件下,不同路面结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要求建议值,使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相结合。  本文在结构层力学参数和力学分析方法、路面温度等效、轴载换算、车辙深度预估模型、混合料高温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纳入了规范,成果对于完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高路面车辙控制技术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针对高速铁路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的疲劳损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估算了复杂荷载作用下道岔区无砟轨道结构的疲劳寿命,揭示了道岔区无
航线设计是航海实践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高精度的航线为值班驾驶员远洋航行提供更可靠的依据。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发展,电子航海时代已经到来,ECDIS的发展和应用使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逐渐提上日程。因此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维修项目进行研究,研究如何采用先进检测手段、技术设备和新材料等加强沥青路面
本文结合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桥上博格板式无碴轨道结构的纵向力分析有限元模型。考虑到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计算工作量,本文所建模型对钢轨、轨
综合国内外现有轨道与轨枕结构,对比国内外轨枕形式得出我国轨枕重载化形式宜选择有砟整体式有挡肩轨枕,可使用枕下胶垫强化。对比分析各国动荷载系数、荷载分配系数、枕下支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航运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之一,航运业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航运企业整体上船舶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程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ECU)的采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指标,而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成为衡量ECU性能的重要标准。为了保证ECU稳定可靠地工作,需要对ECU某些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