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杀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至今,自杀的预测及干预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仍无法准确预测个体自杀的发生。随着众多研究所证实了神经可塑性假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杀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至今,自杀的预测及干预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仍无法准确预测个体自杀的发生。随着众多研究所证实了神经可塑性假说,而其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介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调节机制在自杀中的作用,引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一功能性多态性(BDNF Val66Met),分别介绍其多态性的神经病理作用及在各个相关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最后综述了在自杀行为的研究发现,指出BDNF Met基因型能增加自杀的风险,BDNF多态性参与了自杀行为的基因调控。还讨论相关研究的分歧原因、目前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方向作出总结和展望。旨在通过对目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多态性(BDNF Va166Met)文献的研究和复习,为今后对自杀行为的遗传因素研究提出思路和建议。
其他文献
目的:不同剂量的外源性IL-10(interleukin-10)腹腔注射于SD大鼠哮喘模型,与地塞米松对照;通过观察哮喘动物的治疗反应,检测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中嗜酸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对本院35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framingham10年冠心病危险评分(FRS)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的书写更加注重审美间性,始终坚持审美和历史并重.求新求变的文学进化论开辟先锋,众声喧哗、多元共生的文学观念不断形成,新时期的现代性更是剑指四方.
在翻译域外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过程中,晚清译者林纾以中国传统伦理、礼法为尺度对原著叙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甚至重构,不仅消解了原作女主人公放浪无形的妓女品性,
目的:探讨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our tonometry,DCT)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比较并分析该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和Topcon非接触
我们所说的新闻人物是指新闻事件和时尚中的代表人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新闻事件和时尚中可供报道的代表人物范围扩大,人物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