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蒂芬心路历程中的女性——《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角色解读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cat_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对詹姆斯·乔伊斯的女性观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以吉尔伯特和格巴为代表的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乔伊斯是典型的厌女者和男性沙文主义作家,他与女性主义者水火不容;而以西苏和克里斯特瓦为代表的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则认为乔伊斯通过塑造女性形象颠覆了父权社会,消解了男权中心话语,他与女性主义者殊途同归。本文认为,上述这些过于极端的观点显然不足以概括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试图解读《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形象在斯蒂芬的心路历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迪达勒斯夫人和丹特束缚斯蒂芬的灵魂,将其囚禁在天主教的大网中。母亲对斯蒂芬倾注全部感情,使其产生恋母情结并要求其担当教士工作。同时丹特的虔诚与狂热极大地影响了他对天主教和政治的态度,使其难以摆脱天主教的束缚。她们迫使斯蒂芬去冲破宗教之网,争取自由。 艾琳和妓女使他的灵魂陷入冲突之中。斯蒂芬喜欢艾琳,希望娶她为妻,但她的新教徒身份迫使他陷入爱与信仰的冲突之中。斯蒂芬从妓女那里获得短暂的安慰,却又陷入爱与罪的冲突。 鸽女和艾玛使斯蒂芬的灵魂获得解放。具有“完整、和谐、光彩”的美的特征的鸽女给予斯蒂芬第一次精神顿悟。她激发了斯蒂芬的艺术灵感,引导他走上了艺术之路,斯蒂芬热烈地追求梦中情人艾玛,但她与莫兰神父和克兰利间纠缠不清,使得斯蒂芬痛苦不堪,由此产生第二次精神顿悟,他写了一首情诗献给艾玛。这首诗反映了他对艾玛的自卑情结的超越,也是他艺术事业的开端。 女性极大地影响了斯蒂芬的成长,在他的生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无论女性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多大,乔伊斯并没有让她们成为颠覆社会的力量。事实上,作者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的目的在于说明女性与斯蒂芬的心路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乔伊斯既不是一个男性沙文主义作家,也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性主义者,而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以其敏锐的感悟如实地塑造了那些促使斯蒂芬走上艺术之路的女性形象。
其他文献
翻译是涉及文本、译者、读者三者间复杂关系的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对翻译的研究包括文化、译本、语言等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略的方面就是译文读者。忽略读者无疑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短篇小说围绕平凡的犹太人生活展开,聚焦犹太人生存现状和精神生活,解读犹太人的两种幸福观,彰显人性的光辉。本文选取辛格的六篇短篇小说,以马斯洛
传统翻译研究只注重探索翻译机制、寻求翻译策略等积极建立规范的语言层面的活动。而传统翻译观则在一方面认为翻译没有创造性因此无法与创作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又反对提倡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