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问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决定人和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就是以科技为先导的世界历史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这两大问题必然汇聚到“主体的人”这个焦点问题上。为此,本论文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的普遍意义上出发,基于人的活动视角来理解、分析、建构城市和城市规划。就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问题、城市规划的主体性、城市规划的活动、城市规划与人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便适应新时代、新体制的需要。城市规划作为人与空间的作用手段,应该为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的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发展必然。 本书在整体框架结构上贯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则,分成上、中、下三篇,既一般主体论、城市主体论、城市规划主体论的逻辑顺序。一般主体论是论文的逻辑起点,主要是讨论一些主体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解剖主体的人,为解析城市、城市规划提供一种理论分析工具。在一般主体论中,为了廓清主体问题的种种迷雾,探求主体认识的真谛,文章对主体问题分别进行了主体概念的辨析、主体性的历史考察、主体活动理论分析和主体的历史发展研究。城市主体性是论文逻辑的上升点,在这里,我们把理论视野移向当代中国城市,城市化与人的关系。论文一方面借助于一般主体论的理论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则立足于21世纪前后中国城市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大走向,努力揭示出中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的地位、作用。面对现代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挑战,如何发挥人的主体性,如何解决由于人的活动产生的城市问题,如何处理城市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从一般主体论走向城市规划主体论的进程中,城市主体论是必不可少的思想桥梁和逻辑中介,它给了我们一个思想上的阶梯,借以从世界和现代人的大背景下,看中国城市向何处去、中国人向何处去的大问题。城市规划主体论是论文逻辑的归宿点,也是我们理论探索的主旨所在。我们以一般主体论、城市主体论为基础,试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问题、城市规划的主体性、城市规划的活动、城市规划与人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总之,在人与空间的作用过程中,通过城市规划的作用,确立人民群众在城市规划中的主体地位,使人与空间的关系由僵化、片面、有限向自由、全面和充分的方向发展,这是城市规划追求的目标,也是城市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作为主体的人所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