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EGFR单克隆抗体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在近红外照射下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98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纳米金棒及抗EGFR单克隆抗体修饰的纳米金棒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生长抑制和热杀伤作用。研究方法:实验采用直径约10nm,OD值为2的金纳米颗粒,将其表面修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首先检测金纳米颗粒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修饰的纳米金棒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细胞毒性,选择安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然后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纳米金棒处理组、功能化纳米金棒处理组四组,分别使用不同功率(3W、6W、9W)不同时间(2min、5min、8min)近红外光照射不同实验分组处理后的膀胱癌T24细胞,用MTT法分别检测经不同近红外光照射条件作用后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膀胱癌T24细胞存活率;并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实验组的细胞培养介质的温度变化;同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实验组的膀胱癌T24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实验数据使用SPSS24.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金纳米棒和抗EGFR单克隆抗体修饰的纳米金棒在终浓度15%、30%时对膀胱癌T24细胞无明显毒性,在终浓度45%时对膀胱癌T24细胞存在抑制作用,在终浓度60%时对膀胱癌T24细胞存在明显抑制作用。经不同时间和功率近红外光照射后,单纯照射组与纳米金处理组间、单纯照射组与功能化纳米金处理组间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存在统计学差异;近红外光分别照射6w8min、9w5min、9w8min时,纳米金处理组与功能化纳米金处理组间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照射组的细胞培养介质温度在在20-30℃间,细胞相对存活率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功能化纳米金棒处理组的培养介质在40℃以上,且温度曲线上升趋势显著,存活细胞明显降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经6w8min近红外光作用下细胞形态变化:单纯照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膀胱癌T24细胞大小均一,紧密排列;纳米金棒组和功能化纳米金棒组出现细胞悬浮,细胞变圆,细胞破碎等现象。结论:金纳米颗粒近红外热疗在体外对膀胱癌T24细胞有杀伤作用,抗EGFR单克隆抗体修饰的纳米金颗粒近红外热疗比之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其他文献
本篇论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的原文节选自《英语政治:冲突、竞争与共存》(The Politics of English:Conflict,Competition,Co-existence)一书的第四章部分内容,英语原文约7000个单词,汉语译文约12000多个字。该书由安·休因斯(Ann Hewings)和卡洛琳·塔格(Caroline Tagg)共同编纂而成,目前在国内尚无译本。本书在
《诗词通韵》是成书于清代康熙年间的一部韵书,作者为朴隐子。该书在编纂过程中融合了多部韵书,主要包含了通音、中州音和北音三个音系。全书目录按平水韵的顺序排列,《韵谱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周围脂肪(PCAT)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衰减指数与冠状动脉非严重钙化病变及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确立PCAT的CT衰减指数评估冠冠状动脉非严重钙化病变最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经济为世界带来更多可能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都可以享受多种便利。为了更好地调整和适应网络信息经济下的
目的:观察分析术前靶向药物结合减量化疗对下咽癌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下咽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初次治疗的下咽癌患者50例。采用E
目的:探讨肾脏增强CT的纹理分析在鉴别肾脏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和嗜酸性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18F-2-氟-脱氧-D-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体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图像纹理特征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在预测宫颈癌患者
崩岗是南方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侵蚀类型,其崩壁的坍塌是侵蚀过程的关键,干湿交替引起土体损伤劣化是导致崩壁土体失稳的重要因素,然而关于崩岗土体损伤裂化的认识不足。为探究干湿交替下花岗岩崩岗土体的损伤劣化效应,本文以崩壁五个层次土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干湿循环处理,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直剪试验、超声波速测定等方法,探讨干湿循环对裂隙发育、抗剪强度和纵波波速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五个土层裂隙总长度
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s,PDAC)起病隐匿、恶性度高、预后差,是肿瘤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之一。为了准确判断预后,尽早制定治疗方案,以延长
在岩土工程中,地基的设计比上部结构的设计要重要得多。地基下土体的模量和渗透性随各土层变化很大。因此,当土层不适用于浅基础体系时,采用桩基础加固软弱土的地层,防止上部结构的过度沉降。因此,本研究探讨了单桩侧向荷载与层状半空间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层状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TISS)中水平荷载桩响应的数值模型。为此,将桩土相互作用问题分解为一个扩展的半空间和虚拟桩。然后,将反射透射矩阵(RTM)法与虚拟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