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已经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水稻耐旱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成为现在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用我国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系恢复系明恢63为轮回亲本,优良大穗配合力好的新品系ANR228为供体亲本,构建了包含234个株系的BC2F4回交导入系群体。在正常灌溉(对照)与干旱胁迫(处理)两种水平下,对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等六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和QTL定位分析。结果如下:1.选择导入系群体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条件下的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明显高于轮回亲本。在海南干旱胁迫条件下,选择导入系群体的千粒重和单株产量明显高于轮回亲本明恢63。产量构成因素中,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受干旱胁迫影响较大,是导致产量的损失主要原因。2.选择导入系群体在两个生长季节、两种处理条件下一共检测到控制产量相关性状的QTL 162个,贡献率在2.90%-16.95%。其中控制株高的QTL有25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有6个,控制每穗总粒数的QTL有37个,控制结实率的QTL有14个,控制千粒重的QTL有24个,控制单株产量的QTL有21个。其中在两种处理下均能检测到的稳定表达的位点40个,多数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可作为改良产量性状的主效QTL。例如控制单株产量的位点qGY12.9贡献率在8.01%—6.81%,控制株高的位点qPH4.5,贡献率为11.55%-7.31%,和控制千粒重的位点qTGW1.3,qTGW10.2,qTGW12.3和qTGW12.5,贡献率为12.85%-4.10%。3.该导入系群体一共定位到35个与水稻耐旱性有关的QTL,其中包括2个控制单株产量的QTL,12个控制每穗总粒数的QTL,6个控制结实率的QTL,14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及控制株高的QTL1个。该类位点增加了性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所以这类位点对水稻耐旱性有直接的贡献。4.在两种种植环境下,该群体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两种水平下一共检测到29个一因多效的位点,其中23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ANR228,贡献率在16.95%—2.90%。如在海南种植条件下检测到的位于9号染色体上82.4区段的位点qGY9.5、qPH9.5和qSNP9.5能同时控制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和株高,且这3个QTL加性效应值为正值,所以在这个位点导入供体亲本ANR228的基因能够很好地改良单株产量、每穗总粒数和株高。可以利用MAS技术在此类位点上表现为供体基因型的后代个体对不同生长环境的改良和后代的选择有着重要研究意义。但是还有一些一因多效的QTL不利于性状的同步改良,如在海南种植环境下,位于8号染色体上52.2区段上的位点qSF8.2和qSNP8.2,控制结实率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供体亲本ANR228,控制每穗实粒数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轮回亲本明恢63,此类位点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来进行选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