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分析早期上呼吸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局部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行头颈部MRI检查的107例初治Ⅰ/Ⅱ期上呼吸道NKTCL临床及影像检查资料,其中包括88例原发鼻腔病变,19例原发韦氏环病变。结果全组62例(58%)出现病变超腔累及原发灶周围正常结构。原发鼻腔NKTCL对周围结构累及风险为:高危区域(受侵风险>20%)包括:鼻咽(35%),上颌窦(21%)及筛窦(21%)。中危区域(受侵风险5-20%)包括:皮肤(14%)、口咽(8%)及硬腭(7%)。低危区域(受侵风险<5%)包括:眼眶(5%)、软腭(2%)、颅底(2%)、翼腭窝(2%)、下咽(1%)、颞下窝(1%)及齿龈(1%)。原发韦氏环NKTCL最常见累及鼻腔和下咽。全组患者33例(31%)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咽后外侧淋巴结转移25例(23%),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19%),均为连续性转移,未发现下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鼻腔NKTCL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韦氏环病变(26%vs.53%,P=0.023),但病变超腔累及鼻咽时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与韦氏环NKTCL类似(55%vs.53%,P=0.879)。结论早期上呼吸道NKTCL局部外侵常见,最常见累及鼻咽及上颌窦、筛窦。区域淋巴结转移呈连续性,鼻腔NKTCL病变超腔累及鼻咽时区域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高。目的分析早期上呼吸道NK/T细胞淋巴瘤(NKTCL)患者接受基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病变范围的扩大受累野放疗结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在我院行头颈部MRI检查并接受局部扩大野放疗的106例初治Ⅰ/Ⅱ期上呼吸道NKTCL。其中包括74例Ⅰ期及32例Ⅱ期患者,57例行单纯放疗,49例行放疗加化疗。结果疗后总反应率9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91%。中位随访24个月,全组2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和69%,Ⅰ期2年OS和PFS分别为85%和76%,Ⅱ期2年OS和PFS分别为73%和52%(OS,P=0.123;PFS,P=0.026)。单纯咽后外侧组淋巴结转移Ⅱ期患者预后与Ⅰ期患者类似,2年OS分别为91%和85%(P=0.956),2年PFS分别为56%和76%(P=0.442)。全组30例患者出现治疗后失败,其中9例(8.5%)局部失败,3例(3%)区域淋巴结失败,24例(23%)出现远处失败。2年局部控制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分别为91%和90%。10例局部区域失败患者中野内复发5例。结论早期上呼吸道NKTCL接受基于MRI病变范围的扩大受累野放疗能取得出色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好的生存率。单纯咽后外侧组淋巴结转移的Ⅱ期患者预后与Ⅰ期患者类似。目的分析放疗为主的早期上呼吸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预后因素。方法纳入99例疗前行磁共振成像(MRI)早期初治上呼吸道NKTCL患者,包括74例Ⅰ期及32例Ⅱ期患者,其中57例行单纯放疗,49例行放疗加化疗。在MRI上勾画并计算原发灶肿瘤体积。分析临床特征、原发灶体积、坏死程度、韩国预后指数(KPI)及分期调整国际预后指数(mIPI)等因素的预后价值。结果中位随访24月,全组2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2%和69%。在单因素分析中原发灶体积三30cm3和颈淋巴结转移与差的OS、PFS相关,而原发灶坏死程度、KPI、mIPI等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中仅有原发灶体积是OS、PFS独立预后因素。原发灶肿瘤体积≥30cm3患者预后明显更差,与体积<30cm3患者相比,疗末病变进展(PD)分别21%、3%(P=0.01),2年OS分别为64%和89%(P=0.004),2年PFS分别为54%和77%(P=0.036),且远处失败率明显为高,分别为38%和17%(P=0.039)。结论应用MRI测量的原发灶肿瘤体积≥30cm3是放疗为主的早期鼻腔及韦氏环NK/T细胞淋巴瘤独立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