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CC)是世界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020年肝癌新发病例906,000例,死亡830000例,其中HCC占75%-85%,在中国,肝癌更是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5-38%,这归因于诊断晚、化疗失败和频繁复发。因此,探索肝癌发生发展的详细机制是提高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A030313018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CC)是世界第六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2020年肝癌新发病例906,000例,死亡830000例,其中HCC占75%-85%,在中国,肝癌更是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H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5-38%,这归因于诊断晚、化疗失败和频繁复发。因此,探索肝癌发生发展的详细机制是提高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微小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长度为21-25 NT,与目标mRNA的3’UTR区结合以抑制目标mRNA的转染或降解。基于miRNA谱的证据表明,在HCC进展的各个阶段中均存在miRNA的表达失调。多项分析研究已经得出类似的结论,某些miRNA,例如miR-21,miR-221和miR-222在HCC中往往过度表达。Snail主要包括Snail1、slug及Snai13三种Snail基因。Snail活性主要通过蛋白质的中心部分调节,该部分包含大多数翻译后修饰位点:SRD中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两个赖氨酸氧化位点和CRM1依赖的核输出的丝氨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是负责SRD区域磷酸化的主要激酶。Snail基因最为人所知的功能是诱导上皮-间质细胞转变(EMT)的表型变化。Snail诱导的EMT将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迁移特性的间充质细胞,有助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许多组织并获得上皮肿瘤的侵袭特性。研究目的:探讨miR-486-3p表达在HCC中的临床意义,以及miR-486-3p在HCC细胞迁移和侵袭过程中的功能和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和完善HCC中miR-486-3p表达紊乱及其功能异常的分子调控机制。实验方法和结果:首先我们通过qPCR发现了 miR-486-3p在HCC细胞系(HuH7,QGY-7701,HepG2,QGY-7703,SK-HEP-1)及 HCC 样本中的表达量分别低于正常肝细胞系及癌旁组织(ANT)。接下来,通过瞬时转染的技术建立了miR-486-3p过表达及低表达的模型。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实验结果显示miR-486-3p过表达组可明显抑制H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相反miR-486-3p低表达组可促进H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本研究通过靶基因预测网站TargetScan Release 7.0(http://www.targetscan.org)筛选出 Snail3 3’UTR 区与 miR-486-3p 有两个结合位点。接下来,我们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了 miR-486-3p与Snai33’UTR 的结合。miR-486-3p inhibitor 及 miR-486-3p mimics 及其相应的对照组与pGL3/Snail 3’UTR共转染后荧光信号出现了显著的升高及下调(p<0.05)。而miR-486-3pmut组荧光信号无明显改变。除此之外,我们还用Western blot检测发现miR-486-3p的表达上调还可抑制MMP2及MMP9的表达。通过qpcr发现miR-486-3p可抑制Wnt通路靶基因的表达(MMP-2,MMP-9,CD44,RUNX,TCF)。结论:我们的实验发现在肝癌组织或肝癌细胞系中,miR-486-3p表达均降低。miR-486-3p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Snail3以发挥调控HCC的作用。此外miR-486-3p还可以通过下调MMP2以及MMP9抑制HCC的侵袭及迁移。此外miR-486-3p还可以抑制Wnt通路的激活发挥其抑癌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下肢骨科手术是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蛛网膜下腔阻滞是一种可以在下肢骨科手术中提供有效和安全的镇痛方法,是目前临床上使用广泛的麻醉方式之一,与全身麻醉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可以提供良好的术中、术后镇痛、恢复迅速、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但是蛛网膜下腔阻滞也具有较多的并发症,其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老年患者的交感神经受损和动脉弹性降低,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时更
研究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肠-脑互动异常性疾病之一。罗马Ⅳ诊断标准,将肠易激综合征定义为与排便或肠道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肠-脑轴(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之间双向作用的系统)是理解肠易激综合征病理生理学的关键。肠道习惯的改变能反馈给大脑,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同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变化可以影响胃肠道的生理机能,如排便习惯的改变或腹痛等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碱剩余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碱剩余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关系及探讨碱剩余联合乳酸对术后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方法:申请获得美国的重症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 Ⅲ)的使用权限,共收集了 1825名体外循环下单独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信息,其中男性1414人,女性41
研究背景:ICU患者消化道出血与ICU不良结局相关。肾脏替代治疗作为重症病房常用器官支持技术,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患者凝血状态,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既往研究以及临床工作中都观察到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出血发生率较一般患者发生率更高,且出现出血后临床预后差。目前少有研究单独针对ICU内使用肾脏替代治疗这一特殊人群临床重要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因此,将ICU中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人群
背景和目的龙胆泻肝汤(Longdan Xiegan Decoction,LXD)是我国著名的中药方剂,出自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柴胡、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地黄、甘草组成。该方中龙胆草功擅除湿泻火,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可清热解毒,泻火燥湿,为臣药;泽泻、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使湿热随尿而出,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为佐药;柴胡舒畅气机、尚能引诸药入肝胆,甘草调和诸药、
研究背景及目的卵巢癌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下,预后较差,晚期肿瘤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大多数卵巢癌起源于上皮,其中浆液性卵巢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减瘤手术联合紫杉醇+铂类为主的化疗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部分患者早期有效,但复发率高达70%。分子靶向药物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目前在各种肿瘤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研发新的靶向药物是未来攻克肿瘤难题的大方向。本文通过检测TRIM47
研究背景与目的自杀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抑郁障碍与自杀高度相关,及早识别对于自杀预防意义重大。但目前筛查手段局限性明显,识别准确率低且易受主观影响,寻找客观有效的识别手段已成为研究趋势。语音因具有采集快速方便、限制少、成本低、不侵入人体等优势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机器学习的语音特征模型识别单双相抑郁患者自杀风险的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2(组别:健康对照组vs.病例组)×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一旦发展至痴呆阶段,其精神心理方面的变化则无法逆转,这将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 VCI的早期阶段,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因此,加强此
目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apetic cholangiocinoma,ICC)具有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等特点,目前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仍缺乏有效的手段,为了提高临床上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本研究拟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构建基于转录组数据构建风险预后模型。方法:通过TCGA下载并整理IC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资料,使用3种差异分析方法(edgeR、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