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滇中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其东部边界为小江断裂;南部以红河-哀牢山断裂为界与印支地块相接;西部以金沙江断裂为界;北部边界为丽江-小金河断裂。滇中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本论文运用磷灰石(U-Th)/He定年技术对滇中地块的隆升时间进行了分析。目前对滇中地块隆升的年龄还存在一些争议,存在着“早更新世隆升”和“晚始新世隆升”两种主要观点,因此需要更多可靠证据约束滇中地块隆升的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中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其东部边界为小江断裂;南部以红河-哀牢山断裂为界与印支地块相接;西部以金沙江断裂为界;北部边界为丽江-小金河断裂。滇中地块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本论文运用磷灰石(U-Th)/He定年技术对滇中地块的隆升时间进行了分析。目前对滇中地块隆升的年龄还存在一些争议,存在着“早更新世隆升”和“晚始新世隆升”两种主要观点,因此需要更多可靠证据约束滇中地块隆升的时间。前人在滇中地块西部和中部有低温热年代学的研究,但是没有关于滇中地块东部的相关报道。本论文将滇中地块东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采集研究区内的基岩样品,对其开展低温热年代学研究,以此来限定滇中地块东部隆升时间,并结合前人在滇中地块西部和中部取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确定整个滇中地块隆升时间。结果表明,滇中地块东部的构造隆升时间主要集中于37.9-23.4 Ma。分析样品年龄与高程的关系,可以推断出滇中地块东部在37.9-36.5 Ma时期的冷却速率远高于36.5-23.4 Ma的冷却速率,表明滇中地块东部在37.9-36.5 Ma期间构造活动强烈,于36.5 Ma之前发生强烈隆升。研究区靠近小江断裂带,前人认为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发育时序为由北向南,所以南段小江断裂的启动时间应该晚于北段鲜水河断裂的启动时间,小江断裂活动应该发生于鲜水河断裂启动时间9 Ma之后。在研究区测得的年龄大于23.4 Ma,说明其构造活动受小江断裂带的影响可能性较小。通过在滇中地块东部得到的隆升年龄,结合前人在滇中地块西部和中部的研究,可知滇中地块东部隆升时间晚于滇中地块西部和中部,在36.5 Ma之前已经隆升,隆升序列为自西向东。滇中地块的隆升也引起了地理格架的变化,很有可能改变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古河流水系。通过对滇中地块隆升时间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
其他文献
废铅蓄电池属于典型的社会危险废物,若不能采取正确的回收处理方式,将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为防止因采用非法手段回收处置废铅蓄电池给环境造成的危害,国家提出了EPR制度,指出生产企业可通过自主回收或与其他企业合作回收等方式来承担起回收的责任。合作回收可利用各企业核心业务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利益。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与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分不开的,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关系着合作关系能否长久
陶瓷/聚合物高介电柔性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介电损耗和较高的电击穿强度。然而在介电性能与填料填充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及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和功能性发展对高热导率的需求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制备了钛酸钡/超短碳纳米管(BT@SSMWNT)核壳填料,探索了该类型填料对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和热导率的影响和作用机理。通过填料微观结构的设计,降低了陶瓷的填充量,实现
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中用途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在西部盐渍土环境下,由于盐渍土中含有大量的腐蚀性离子,导致普通混凝土长期受到腐蚀介质的侵蚀,其耐久性能逐渐退化,直至失效。对于如何提升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如何延长其服役寿命,是目前学术界的重点和难点。而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它的特殊性质无疑将会对建筑材料乃至整个土木工程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研究如何提升普通混凝土耐久性能,延长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总量迅速提升,城镇基建日趋增大,城市用地日益缺乏,由此城镇建设向地下空间发展。地下空间工程也随着建设带来了许多技术难题:基坑的开挖面积愈来愈大,深度也愈来愈深。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土地虽然辽阔,但地貌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成了我们国家建设用地的显著特征。山地建筑在基坑开挖中难度较大,而山地基坑的开挖存在不同的边界条件。其类型主要有三种:一,在平地上开挖基坑,即平坑;二,在边坡
背景近十年来,我国白血病发病以2%的速度递增,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化疗取得完全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可能达到治愈的主要手段。然而化疗的副作用及多药耐药的产生,给临床治疗白血病预期的完全缓解和巩固治疗带来了诸多困难。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理论与方法。其治疗白血病的手段,具有个体化、辩证施治的明显优势,实践证明中医中药在治疗白血病中显示出重要作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质量轻且能量吸收性能好,被用来考虑替代金属材料运用到汽车的能量吸收部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吸收能量保护车辆和乘客的安全。但是,目前复合材料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例如制备成型方法和连接应用等。本课题是采用碳纤维预浸料铺层制作的管件对能量吸收性能进行研究,探究不同铺层和不同半顶角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圆台型管件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与金属配件连接的问题。首先本文设计了(901/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分布范围广泛,是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它能够分泌多种外毒素和酶类介导致病,其中凝固酶(Coagulase)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之一,本实验室前期通过构建金葡菌转座子突变文库,筛选出与促凝集相关的泛醌细胞色素氧化酶A亚基基因(Cyd A),并验证了Cyd A缺失后,细菌促血浆凝集能力显著降低。泛醌细胞
剩余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是一种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式,为生物炭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原料选择。生物炭在土壤固碳方面的应用潜力,使其成为温室气体减排,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之一。然而,施用污泥生物炭后,其理化性质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有怎样的影响,目前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选择市政、药厂、钢厂污泥和鸡粪分别在500℃、600℃和7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从化学、物理和生物老化三个方面研究了
本课题隶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香菇热风干燥过程中含硫氨基酸与含硫香气成分生成关系及分子机制研究》(31801508)。香菇肉肥而嫩,味道鲜美,香气浓郁,不仅营养价值高,且有降血压、抗病毒、抗癌等作用,可作为药用菌类食用。香菇在众多食用菌中位于食用菌首位,因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沁人心脾的香味获得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新鲜香菇的含水量较高,同时又伴随着强烈的呼吸作用使其不能长时间保持新
溶解黑碳(DBC)是生物炭的水溶性部分,且是天然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DBC在环境中的光学活性对微污染物降解的影响意义重大。我国重要的河流渔业水域主要受铜、镉污染,湖泊和水库受铜污染,Cu(I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金属离子,是天然水中的重要成分,在水体中多以配位形态存在。环境微污染物通过农业、工业、生活污水排放等来源进入到水环境,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