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学界也一直在讨论社会保障支出这一公共支出对消费的影响。但却多将社会保障支出的主题部分或者笼统的总支出作为研究对象,这种专注导致了对社会救助支出研究的忽略。本研究是在已有的关于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的影响研究基础之上,并结合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理论、现代消费函数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等经济消费理论,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等相关数理经济研究方法,对中国自1989到2006年各年度的项目数据进行了一定的数理分析,考察了社会救助支出、社会保险支出的消费效应(即它们分别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研究。 论文首先摆出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提出了研究假设,构建了研究技术路线。接着对居民消费和社会救助支出的理论关系进行了简单梳理。具体阐述了社会救助分别与居民消费的收入分配、居民预防性储蓄以及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紧接着对中国社会救助支出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主要包括社会救助支出的总量水平、支出结构以及增长程度三个维度的阐述。结果表明,我国社会救助支出总量水平低下,但增速显著;然后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国家财政对城市社会救助的投入要高于农村;我国社会救助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比重低下,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然后实证分析了中国社会救助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并与社会保险支出的消费效应作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社会救助支出的消费效应不明显,此外,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险支出的消费效应要显著于社会救助。再展开了对中国社会救助支出的消费效应不明显的分析和解释,在具体内容的论述上是从制度建设完善度、支出的规模和监管等展开的。 最后概括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基于中国社会救助支出对居民消费的重要影响,笔者就如何更好的发挥社会救助支出的消费效应,扩大内需提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