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资本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四个方面。心理资本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状态类”的特性,这使它能够开发和投资。多项研究显示,心理资本与积极的态度、行为和绩效存在正向相关,与消极的态度、行为和绩效存在负向相关。不仅如此,心理资本还被证实与个体心理健康、幸福感等存在显著相关。因此研究和开发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地区三所高校83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该地区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现状。并以Luthans心理资本干预理论为基础,设计适合于大学生群体的团体干预训练方法。选取师范类院校大三年级某自然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干预训练,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整体较好,总均分高于理论中值。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院校类型、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师范类院校学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工程类院校学生,理科生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文科生,大二、大三学生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大一学生,非独生子女心理资本水平高于独生子女。3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对于心理资本水平较低的学生,大学生心理资本干预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