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下的桥群水域船舶路径规划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与“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沿线省市迎来了经济发展高峰期。目前长江干线流域已形成了跨江桥梁的集群化建设,由此产生了近距离连续单桥建设为特点的桥群河段。桥梁的集群化建设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增加了船舶通航安全风险。
  船舶路径规划问题是智能船舶领域研究的重点,为了防止船桥碰撞事故的发生,确保通航船舶与桥梁的安全,最终实现桥群水域船舶的自主航行。本文以武桥水域为例,建立了数据驱动下的桥群水域船舶路径规划模型,将智能算法与大数据技术相结合,进行桥群水域船舶路径规划研究,提出的方法为解决桥群水域船舶路径规划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论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工作:
  (1)分析长江武汉段桥群水域特征,以武桥水域段河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21软件以及实际水深数据建立了该河段的水深模型,以水位、流量等水文信息为基础对水域流场进行仿真分析;提取出桥墩附近的流场仿真结果用于桥墩紊流区的计算,最终得到桥墩安全区范围。
  (2)利用大数据分析,将桥群水域分为桥区水域和两桥间水域,根据不同水域的特性,首先对桥群水域的AIS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减少数据分析量;其次进行数据的聚类分析,得到了船舶在桥群水域的航路转向点,并对航路转向点进行连通性辨识后,得到相互关联的航路转向点组。
  (3)以武汉长江大桥与鹦鹉洲大桥形成的桥群水域为例,建立了群水域的环境模型,并以通过分析历史AIS轨迹数据得到的航路转向点作为路径规划的约束条件,对模型进行了整体优化;采用优化算法对该水域航行的船舶进行路径规划,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桥群水域路径规划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成果可用于计算船舶在桥群水域航行时的安全航线,从而保障在船舶在桥群水域航行的通航安全;同时,还为解决船舶路径规划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开展更深层次的数据分析与路径规划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多年来,引黄灌区渠道淤积问题是影响灌区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包头镫口扬水灌区总干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5年总干渠道衬砌后的各断面的含沙量、水流挟沙能力、时空变化及总的输沙率,并结合总干渠的流量、流速等相关资料,根据泥沙运动的有关理论,对总干渠的泥沙运动特性进行理论分析。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干渠的挟沙力的时空变化规律、泥沙输移特性、泥沙沉降、起动、含沙量的垂线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学位
科尔沁是中国最大的沙地,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中国科尔沁沙地土壤呼吸(Rs)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尤其是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分布与变化规律还不清楚。本文选择相邻的呈梯级分布的流动沙丘裸地、固定沙丘小叶锦鸡儿群落、沙丘-草甸过渡带人工杨树林、草甸芦苇群落四种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观测生长季不同时期土壤呼吸的日、月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影响土壤呼吸的主导因素在时
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和北方矿物型稀土资源开发中,已经发展了多套浸取工艺和稀土元素的全萃取分离流程。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原先技术满足不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研究氯化钙-硫酸铝分阶段浸取离子吸附型稀土,并用氢氧化稀土来皂化P507酸性有机相,与萃取分离过程减排降耗技术相耦合,进一步优化南方和北方稀土资源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  利用氯化钙和硫酸铝以分阶段浸取的方式来实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的绿色高效提取,以解
学位
基于涉氢催化转化反应如热催化加氢、光催化加氢等反应的广阔应用前景,就相关催化工艺进行革新和提升长久以来都是学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开发性能优异、稳定耐用、绿色廉价的新型催化剂一直是核心目标。就这一目标,针对目前主流金属催化剂的缺陷,并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探索工作,本研究以含La、Ni及P的前体化合物经水热合成体系构建出了LaPO4/Ni2P复合结构材料,首先考察了这类材料对热催化加氢反应如乙酰
学位
碳烟颗粒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身体健康存在很大的威胁,因此消除其污染迫在眉睫。催化燃烧是消除碳烟颗粒污染的有效方法,其核心是研制低成本,高活性的催化剂。本文针对碳烟颗粒燃烧的特点,探究了碱金属改性SnO2和Nb2O5制备催化剂用于碳烟颗粒消除的性能。并采用XRD、Raman、H2-TPR、XPS、EPR、InsituDRIFTS、FTIR、O2-TPD等表征手段,探讨了催化剂的结构性质与反应性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中国无人艇研发已进入模块化、功能化阶段。为保证无人艇在航道中能成功避障安全航行,无人艇的环境感知模块必须及时、准确实现障碍物识别及检测。多线激光雷达(LIDAR)作为传统雷达(RADAR)技术与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测量精度高、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的优势,在无人车、智能机器人等地面领域应用广泛。结合水面障碍物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反射特性,激光雷达在无人艇的环境
学位
随着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化进程的加速,航运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货运吞吐量都呈现急速增长趋势。航运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通航锚地、水工建筑物建设等的持续增长,众多影响因素相互渗透,从客观上加剧了水上通航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并最终影响海事安全。在面对船舶安全威胁时,海事部门的应急决策对事故险情控制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安全研究中重视对海事决策的研究,将是提高水上交通安全的有效途径。  海事应急决策是海事管理
学位
本文基于两船避碰决策流程分析,探讨避碰决策中的关键因素,分析其对船舶避碰行动的影响,进而结合AIS轨迹和问卷调查中避碰行为关键参数统计分析,发现船舶避碰过程中存在船员避碰决策行动差异问题。针对该问题,以提出一种能够体现决策过程中船员风险偏好的避碰方案优化模型为目标,在研究船员的驾驶适宜性和风险感知效用之后,用K-均值聚类的方法将船员按照风险偏好情况分为三类,并基于此,提出用一种能够在避碰决策过程中
学位
船旗国监督作为海事管理机构监督管理本国船舶的重要手段,在保障船舶安全、防止污染水域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船旗国监督的发展已陷入瓶颈。繁重的工作任务、复杂的船舶缺陷、缺失的专职检查人员使得船旗国监督检查趋向于形式化,检查缺陷项目趋向于表面化,对船舶安全无明显触动;工作机制运转不协调、人员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滞后也使得海事管理机构内部组织能力无法支撑船旗国监督的持续发展。  船旗国监督工作耗费了大量
随着内河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内河船舶的通航密度不断增大,发生水上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人员落水等事故的发生,对搜救设备的救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搜救船、快艇等为基础的搜救方式,受航速以及视野范围的限制,搜寻效率较低,发现遇险人员较困难。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逐渐应用于水上搜救工作。而在实际搜救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无人机接到任务后搜救范围的预测;无人机在执行搜救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