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评价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进展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队列随访研究及预后分析目的:探讨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患者不同治疗方式预后的差异以及保守治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院、首次CT检查中确诊为A型IMH的患者,包括手术治疗154例,保守治疗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主动脉源性死亡,并把保守治疗的患者依据其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终点事件组和非终点事件组。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组间差异,并对随访结果作Cox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手术治疗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较高(60.4 mg/L和17.5 mg/L,P=0.019),最大血肿厚度(MTH)较大(12.6mm和11.0mm,P<0.001),有高血脂、溃疡样凸起(ULP)和心包积液的患者比例较高(53.9%和23.8%,P<0.001、73.4%和 43.1%,P<0.001、58.4%和 39.2%,P=0.001),但患者中位年龄较小(59.5岁和63.0岁,P=0.005),有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比例较少(55.2%和70.0%,P=0.010)。中位随访时间为1000(452,1623)d,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分别有8例和26例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保守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较差(P<0.001)。保守治疗患者终点事件组患者与非终点事件组相比平均年龄和主动脉最大管径(MAD)更大[(66.5±9.6)岁和(61.0±10.9)岁,P=0.020、(53.5±7.2)mm 和(48.2±6.6)mm,P<0.001],有主动脉粥样硬化、ULP和心包积液的患者比例更高(88.5%和65.4%,P=0.022、65.4%和37.5%,P=0.010、65.4%和32.7%,P=0.00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粥样硬化(HR=3.48,P=0.043)、ULP(HR=2.66,P=0.019)和心包积液(HR=2.49,P=0.030)是保守治疗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型IMH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但要结合患者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主动脉粥样硬化、ULP及心包积液是保守治疗患者后续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的危险分层,并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加精准的方向。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进展的CT特点及不良事件预测模型分析目的:通过回顾初次和复查CT表现,探究影响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进展的因素和复查CT对初始接受保守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09年9月-2018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A型IMH并至少进行过一次CT复查的患者97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进行非急诊主动脉外科或介入治疗、发展为动脉瘤、夹层或主动脉破裂、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等。比较IMH各项指标变化与基线CT征象的关系以及随发病时间的变化的规律。利用初次就诊数据和初次加复查就诊数据分别建立主动脉不良事件的简单预测模型和联合预测模型,用ROC曲线比较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并对随访结果作Cox回归分析。两个或多个样本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ANOVA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W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09(27-1575)d,随访期间有50例(51.5%)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基线最大血肿厚度(MTH)>11mm的患者发生壁内血池(IBP)进展的比例明显更大(42.9%和12.5%,P=0.001)。主动脉最大管径(MAD)和MTH随发病时间延长由增加到减小逐步变化(P均<0.001),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增多的患者比例随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28、0.047),内膜破裂和IBP进展的患者比例在不同时期均没有显著变化(P=l.000、0.856)。简单预测模型包括初次CT数据中MAD≥50 mm(OR=2.58,P=0.043)和内膜破裂(OR=2.69,P=0.028),联合预测模型包括初次CT数据中内膜破裂(OR=3.85,P=0.012)、复查CT数据中MTH增加(OR=1.23,P=0.001)和心包积液增多(OR=4.25,P=0.059)。联合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2)明显大于简单预测模型(AUC=0.66)。此外,有内膜破裂(HR=2.13,P=0.024)、MTH 增加(HR=1.12,P=0.001)和心包积液增多(HR=1.98,P=0.051)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更低。结论:A型IMH患者的内膜破裂和IBP在不同时期均会出现进展,但内膜破裂预后较差,其他指标随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好转。对于初始进行药物治疗的A型IMH患者,初次CT联合复查CT对预测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定期影像复查能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多的帮助。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溃疡样凸起的CT特征及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究溃疡样凸起和A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关系以判断病情转归的趋势和了解IMH发生发展的情况。方法:纳入2009年9月-2018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A型IMH并伴有溃疡样凸起(ULP)的患者14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主动脉相关不良事件,包括进行非急诊主动脉外科或介入治疗、发展为动脉瘤、夹层或主动脉破裂、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等。详细描述ULP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深度,并分析每项指标与主动脉最大管径(MAD)、最大血肿厚度(MTH)、心包积液、胸腔积液以及血肿形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ULP指标与MAD和MTH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ULP指标在有无心包积液组、有无胸腔积液组和不同血肿形态组中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预测主动脉不良事件的溃疡宽度和溃疡深度的最佳临界值并对ULP四项指标作Cox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检出ULP 178个,位于升主动脉102个(57.3%),主动脉弓48个(27.0%),胸降主动脉20个(11.2%),腹主动脉8个(4.5%),溃疡宽度中位数为9.6(6.7,14.3)mm,溃疡深度中位数为6.6(4.5,9.5)mm。MAD和MTH随着溃疡数量增多、溃疡位置越靠近主动脉近心端、溃疡宽度和溃疡深度增大而增大,但只有溃疡深度和MAD与MTH的相关性有显著差异(r=0.359,P<0.001、r=0.343,P<0.001)。与无心包积液组相比,有心包积液组的溃疡位置更靠近近心端(4和3,P<0.001),溃疡宽度和溃疡深度更大(10.8mm 和 8.4mm,P<0.001、7.4mm 和 5.7mm,P=0.015),但溃疡数量在两组间没有差异(1和1,P=0.303)。以上四项指标在有或无胸腔积液组以及不同血肿形态组中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溃疡宽度和溃疡深度预测主动脉不良事件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55mm和8.55mm。只有位于升主动脉的溃疡是主动脉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1.59,P=0.019)。结论:ULP是在内膜破损基础上形成的并和IMH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各项指标尤其是溃疡深度与传统CT危险因素的关系密切。A型IMH升主动脉出现ULP需要重点关注和密切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
其他文献
机械臂抓取是服务机器人与环境进行交互的主要途径,其成功的前提是对目标物体抓取位置的准确估计。非结构环境中的物体具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及缺少三维模型等特性,对抓取位置检测算法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服务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未知物体抓取位置检测算法,并搭建机器人抓取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目标检测问题研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因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室外的智能类产品变得司空见惯,例如在无人驾驶、无人机、智慧城市交通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技术更是在视觉感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从像素级别上对物体进行识别分类,还原识别物体形状,非常适合那些不使用框图标识的物体,例如街道、人行道、房屋、路灯杆等物体。同时与传统方法对比它还具有精度高,泛化性好等特点。但是高精
深度传感器的廉价化让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三维数据,也使得服务机器人、无人汽车及工业机械臂能够从更高维度感知周边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深度相机也因而成为智能机器的必备品之一。在机器获取物体的三维数据后,就需要利用该数据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与位姿估计,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单视角三维物体识别与姿态估计方法。本文首先针对深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分别从图像层面与三维点
东北地区作为清代以来保留满蒙等多民族信仰的典型地域,既是蒙古佛教的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内地汉族信仰和藏传佛教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佛教兴盛旺地的东北,清代时期皇太极大力建立多处藏传寺庙,大举发展推行藏传佛教文化,推进了此分支的发展与兴盛。随全国大范围落地生根的汉传佛教,在东北地区的范围辖域下继续东传,也成为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发沿地,东北地区的佛教文化与遗留颇丰,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东北地
背景:尽管近年来肾癌的治疗手段发展迅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寻求转移性肾癌的更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是指切除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原发灶。肝脏是肾癌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且代表着不良预后,针对此类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尽管多项研究已开始探索CN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但目前应用CN治疗肾癌肝转移患者
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天然产物,据报道它在多种癌细胞系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抗癌活性。但是由于生物利用度不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实验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UA的衍生化合物,以期开发为活性更高的抗癌药物。UA232是其中抗癌效果最强,且显著高于UA的衍生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对UA232的抗癌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抗癌药物的设计和开
近年来,建筑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用特色建筑作品来支撑新型城市化建设,反对“千城一面”来讲,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建筑史学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时通过学术研究、政策法规研究,用国际化视野和理念,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关于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常常被人所忽视。本研究以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沈阳火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日本
本研究论文分为两部分:一、中央杏仁核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预防水浸拘束诱发大鼠胃溃疡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二、青春早期尼古丁暴露对成年后应激诱导抑郁样行为易感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一、中央杏仁核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预防水浸拘束诱发大鼠胃溃疡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应激可以对胃肠道功能产生短期或长期影响,导致各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包括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和其它功能性胃肠道疾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出一款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则是工作球囊。我们拟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新型双球囊导管的可行性及实用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BALT球囊导管,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导管。在第一次实验
研究目的:从医院管理人员的视角出发,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认同的理论评价框架,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设计的指标体系研制评价量表,开展实地验证,为评价医院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政策的认同水平提供实证研究工具。研究内容:1.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认同评价框架2.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认同评价指标体系3.研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认同评价量表并验证量表的的信效度4.分析公立医院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政策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