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幼儿美术教育在思想认识和教育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现状分析,提出了如何认识幼儿美术活动及性质;如何指导幼儿美术活动等问题。 本研究从艺术起源理论、幼儿的认识与视知觉入手,通过幼儿美术实例、活动观察的分析,对幼儿美术的发生和活动过程进行逐步深入地描述、讨论,进而诠释幼儿美术的性质;同时,依据有关美学理论和游戏理论对幼儿美术进行解析,提出具备外在形式美、内在认识和操作乐趣的美术活动是幼儿的最佳选择。幼儿美术的发生是自然状态中,幼儿在外界事物刺激下,通过认知心理的内部调适,支配肢体运动的结果;幼儿美术是在满足生理需要,在知觉的基础上、外界事物刺激下、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幼儿有意无意地进入游戏状态,借助工具、材料、符号等自然手段,反映客观现实、愿望和自我意象。伴随年龄增长,在心理动力支配下,通过具体造型操作活动激活思维,塑造视觉形象(具体可辩形象或不可辩形象),引起情绪律动、情感共鸣,获得简约的审美心理建构和经验,产生美感萌芽,唤起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幼儿美术教育及其性质作了进一步的论述,提出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方法论的一种。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美术手段,依据美的原则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适时适宜干预和指导,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的系统活动;明确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内容由绘画、手工、建构和欣赏四部分构成,它具有形式美与形象性、宣泄与心灵净化、通过游戏的特点i操作与创造、自由与引导的特点。 基于上述认识和讨论,结合相关调查、实验研究和幼儿园实际,本研究形成了美的丰富性一一满足幼儿操作的需要,对美术活动进行多样性指导;美的形式一一提高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给予创新性指导;美的新颖性一一满足幼儿求异的需要,对美术活动进行干预性指导;美的情感一一满足表达的需要,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生成性指导;美的积淀一一满足能力迁移的需要,对美术活动进行发展性指导;美的素养一一满足幼儿对美的追求,进行完美人格塑造等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