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CNL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SIR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7月~2010年11月住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38例,其中50例患者入院时查尿常规白细胞水平增高,提示存在泌尿系感染,另88例入院时查尿常规正常的非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术前尿常规白细胞高于正常者行中段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应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至尿常规基本正常,术中留取肾盂尿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石取出后及时将结石研碎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白细胞计数及尿白细胞计数等与SIRS相关的指标,比较两组术后SIRS的发生情况。结果:13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细菌菌落计数>105)30例(占21.7%),术中肾盂尿细菌培养阳性25例(占18.1%),结石细菌培养阳性42例(占30.4%)。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沙雷氏菌等。中段尿与肾盂尿细菌培养结果及肾盂尿与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不完全一致,感染结石与非感染结石的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结石肾盂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结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肾积水患者肾盂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高于轻度或无肾积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性状与细菌培养结果密切相关,与结石体积大小、表面粗糙程度、结石质地、结石是否透光性相关。SIRS出现在手术后24小时内,其中术前泌尿系感染组50例出现9例(18.0%),对照组88例出现6例(6.8%)。术前泌尿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术后发生SIRS患者中,其中2例(0.014%)血培养阳性。结论:上尿路结石中约40%发生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可通过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明确诊断,最常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及其他耐药菌。肾积水程度与培养的阳性率成正比。术前泌尿系感染与非感染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率不同,存在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后出现SIRS的机会大于非感染患者,无泌尿系感染患者术后亦可出现,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不能有效地反映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术后应根据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再次选择敏感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