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力电子变换器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用户对其可靠性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变换器热设计的可靠性,需在设计验证阶段对变换器进行温度检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测温方式具有获取温度信息丰富、覆盖面广、安全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路温度监测。但受限于红外热成像机理,元件在热图像中无法自动实现定位。本文将红外热成像和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解决红外热图像中电路元件定位的方法,进而实现了基于温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电子变换器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用户对其可靠性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变换器热设计的可靠性,需在设计验证阶段对变换器进行温度检测。基于红外热成像的测温方式具有获取温度信息丰富、覆盖面广、安全高效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路温度监测。但受限于红外热成像机理,元件在热图像中无法自动实现定位。本文将红外热成像和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提出了一种解决红外热图像中电路元件定位的方法,进而实现了基于温度信息的电路故障自动检测。可见光图像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将可见光图像与红外热图像相结合,采用深度学习领域的目标检测算法,既可精确地判断元器件的位置和大小,又可获取元器件全面的温度信息。本文研究了如何将目标检测算法与电力电子元件识别功能融合,制作了业内首个用于电力电子元件识别的数据集,对电路元件识别算法的模型进行训练,并引入平均精度均值和交并比等指标对训练结果进行了量化评价,实现了对可见光图像中电路元件自动识别和定位的功能。利用元件识别算法输出可见光图片中的元件位置信息,本文采用仿射变换将位置框配准到红外热图像中,完成了元件在热图像中的初步定位。针对红外热图像矩形位置框中包含元件部分和非元件部分图像的问题,本文进一步将位置框的局部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提取出只包含元件的区域,以实现元件温度信息的更准确提取。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温度序列检测法对元件进行故障诊断,将元件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和中值温度作为温度特征值,通过待测电路元件温度特征与标准电路参考温度进行对比计算,得到温度序列的失配率,根据多个温度特征值的失配率判断元件是否发生故障。接着提出了将温度信息反馈给电路控制器作温度闭环控制的方法。实验部分,本文以三相桥式逆变电路为例对上述设计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文电路温度监控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本文是一次电力电子与图像识别跨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尝试,创新点在于:(1)建立了首个用于电力电子元件识别的数据集,便于研究人员开展后续的算法研究。(2)利用视觉算法自动识别元件种类并获取元件的温度信息(3)根据电路运行原理设计了电路故障诊断算法,并可将元件温度作为反馈信息用于电路控制。
其他文献
在并行分布式计算中,常把任务建模为数据流图(如神经网络的任务图、数据流计算机中的任务),任务的并行执行需要对数据流图进行划分。然而数据流图划分已经被证明是NP完全问题(NP-Complete),很难找到最佳划分策略。大量研究通过贪心或启发式算法(如表调度算法、聚簇算法以及蚁群算法等)在特定情况下找到较优解。这些策略只考虑数据流图的部分信息,因此划分效果不够稳定。针对此类问题,已有研究采用神经网络的
泛素(ubiquitin)化修饰在真核细胞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蛋白质降解、DNA修复、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理过程。泛素系统的紊乱可能会引起癌症、神经疾病等多种疾病。泛素系统的复杂性与功能性在于泛素可以形成多种泛素链从而实现复杂又多样的生理功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同型泛素链,但最近发现细胞中还存在着非常广泛的异型泛素链。在异型泛素链中,一个泛素同时有两个及以上残基被修饰则被称为分支(bra
路由与波长分配(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with Minimum Wavelength,RWA)问题,是指在给定的波分复用光网络中为指定的所有业务寻找一条从业务起点到业务终点的路径,并为每个业务分配特定的波长,同时必须满足通信互不干扰约束,即两个经过相同链路的业务不得分配相同的波长。而最少波长数路由与波长分配(min-RWA)为RWA问题的变种,要求网络
脉冲激光是激光刻蚀技术中常用的激光光源,研究不同脉宽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热效应,能够揭示脉冲激光参数对刻蚀结果的影响规律与机理,拓宽脉冲激光在激光刻蚀中的应用,提高刻蚀的效率。但是,脉冲激光与材料作用的瞬态过程难以通过实验完整准确的观测,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毫秒与皮秒激光刻蚀铝合金有限元仿真模型,探究了不同激光参数对温度场和刻蚀结果影响规律,开展了皮秒激光刻蚀实验与仿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疾病类型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记忆丢失、失认等特征。在目前阿尔兹海默症的研究中,前额叶皮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影响记忆、决策和调控情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γ-氨基丁酸能(γ-aminobutyric acid ergic,GABAergic)神经元作为前额叶皮层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元,主要包括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引起的老化和过早破坏已成为建筑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常见的耐久性问题包括盐碱腐蚀、冻融损伤、碳化侵蚀等因素都将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急剧恶化。本文依托高寒地区某重大工程项目,研究混凝土耐久性能在复杂多因素条件作用下与环境和原材料因素之间的劣化机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严酷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多目标预测和配合比多目标优化。本文在混凝土耐久性能劣化规律试验中考虑多重、相互作用的劣化机制
在药物分子及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中,苄基作为最常用的保护基之一,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温和的脱保护条件,与绝大多数其他基团具有兼容性的优点,在有机合成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苄基大多通过威廉姆森醚合成法引入,需要在强碱性条件下进行,酸性条件下的苄基化方法较为少见。同时由于目前的苄基化方法大多存在着官能团耐受性差、反应条件不够温和、反应产率较低、产生不必要的副产物等局限,因此,发展一种绿色高效、底物适用性
高品质电子束是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获得高质量的太赫兹辐射信号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微波功率源的稳定性对电子束团的品质参数有重要影响,很多加速器装置都引入了高频低电平控制系统来保障加速电场幅值和相位的稳定。前端模块作为高频低电平控制系统的信号预处理和信号生成模块,它预处理信号的能力和生成信号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华中科技大学正在研究高频低电平控制系统,用于改进现有的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的高危亚型,易转移、难诊断、难治疗、预后差。为了实现TNBC的特异性靶向诊断,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癌细胞膜包覆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利用癌细胞膜的同源靶向性和免疫逃避能力,建立靶向TNBC小鼠模型的多模态分子影像诊断方法。方法:培养人源性TNBC细胞MDA-MB-231,经化学裂解与差速离心法得到MDA-